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四 卷 別:繪畫
頁 碼:16/3_901
維摩詰經變相
維摩詰經變相
五代(907~960)
紙本設色
高73.2公分 寬30.7公分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
英國倫敦 大英博物館藏
 

維摩詰經變相
wei mo jie jing bian xiang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此圖依據《維摩詰經》卷中〈文殊師利問疾品〉,描繪維摩詰示疾,佛陀派文殊菩薩探望,而展開一場精彩的論法。此題材盛行於南北朝(386~589)至五代(907~960)時期,通常可見維摩詰與文殊菩薩對坐,此圖僅見文殊菩薩,推測應另有一幅維摩詰畫像與其相對。
 文殊菩薩坐於方形須彌座上,揚手作論辯狀,台座腰部壼門中飾有獅子圖案,代表文殊菩薩的身分。其身旁圍繞著菩薩、比丘、天王及護法神,皆雙手合十,虔誠聞法。文殊菩薩華蓋下方繪三位乘雲奏樂的童子,圖左上方另繪香積菩薩請飯的故事情節。圖下方有國王和眾多的隨從,國王身穿飾龍和日月圖案的華麗袍服,合掌虔誠聆聽佛法。
 整幅圖中文殊菩薩所占身形較大,圖下方前來聞法的國王、貴族及侍者,身形較小,構圖主次分明。人物的臉形顯得較短,衣紋描繪較平板單調,屬敦煌出土的畫作中,十世紀作品之特徵。
博物館資料:網址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