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七 卷 別:雕塑
頁 碼:11/2_605
杜僧逸造阿育王佛立像
杜僧逸造阿育王佛立像
南朝梁天正元年(551)
砂岩
高48公分
四川省成都市出土
四川 成都博物院藏
 
杜僧逸造阿育王佛立像(背面)
杜僧逸造阿育王佛立像(背面)
 

杜僧逸造阿育王佛立像
du seng yi zao a yu wang fo li xiang

一九九五年四川省成都市出土,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一尊帶有明確紀年的阿育王像。據載,中國最早的阿育王像約出現於東晉(317~420),流行於蜀郡、荊州、揚州等長江流域一帶,有學者認為此類阿育王像是經由西域傳入中國。有關阿育王像的記載見於《高僧傳》、《續高僧傳》、《廣弘明集》等。
 此佛像螺髮粗大,高肉髻,杏形大眼,臉頰瘦長,唇上八字鬍上翹,具胡人相貌。外披通肩袈裟,衣紋呈弧狀向下層疊,衣長及膝,身略向前傾。雙手和頭光均已不全,由殘斷的部分,可推測原右手施無畏印,左手應握袈裟一角,頭光邊緣仍可見兩圈聯珠間飾坐佛。
 殘存的頭光後面淺浮雕佛傳故事與供養人多身。下有題記「太清五年(551)/九月卅日/佛弟子杜僧逸為亡兒李/佛施敬造育王像供養/願存亡眷屬在所生處/□佛聞法早悟無生……」。南朝梁太清年號僅三年,應是造像者不知其時已為天正元年,故銘太清五年。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