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潭柘寺
tan zhe si
原稱嘉福寺。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是北京地區最古老的佛寺。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307),自古以來便有「先有潭柘,後有幽州(今北京)」之說。武周萬歲通天年間(696~697)重建,改稱龍泉寺,金代(1115~1234)賜名大萬壽寺,明代(1368~1644)又先後恢復龍泉寺和嘉福寺的舊稱。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賜名為敕建岫雲禪寺,自此該寺成為北京地區規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因寺以龍潭和柘樹聞名,故稱潭柘寺。寺歷代屢有修建,現存建築皆為明、清(1644~1911)遺物。二○○一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主要建築分為中、東、西三路和塔院等幾大部分。中路是寺院的主體,沿中軸線由南至北依序有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閣;東路有方丈院、清代的行宮和流杯亭等;西路有戒壇殿、觀音殿等。 大雄寶殿為重檐廡殿頂,面闊五間,建於高2公尺的白石台基上。頂覆黃琉璃瓦綠剪邊,正脊兩端琉璃鴟吻高2.9公尺,是仿照元代(1271~1368)大吻的樣式燒製,乃北京地區佛寺中最大的建築構件;鴟吻兩側繫以金色閃耀的鎏金長鏈,為康熙皇帝(1661~1722在位)御賜之物;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觀音殿門額上有乾隆皇帝(1735~1796在位)手書「蓮界慈航」匾額;殿內有元世祖忽必烈(1260~1294在位)之女妙嚴公主於此出家禮拜的拜磚。塔院現存金、元、明、清歷代祖師塔共七十五座,形式以密檐塔居多,皆為磚石結構,是北京地區現存數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處塔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