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 卷 別:石窟
頁 碼:7/3_861
庫木吐喇石窟窟群區第15~17窟外景
庫木吐喇石窟窟群區第15~17窟外景
新疆庫車
 
庫木吐喇石窟窟群區第16窟主室正壁聞法比丘像
庫木吐喇石窟窟群區第16窟主室正壁聞法比丘像
唐安西大都護府時期(7~8世紀)
壁畫
 

庫木吐喇石窟窟群區第16窟
ku mu tu la shi ku ku qun qu di 16 ku

位於窟群區溝口南側。開鑿於唐安西大都護府時期(7~8世紀),此窟是該時期壁畫保存較好的一個漢風壁畫中心柱窟。平面呈長方形,寬3.75公尺,高4.75公尺,進深4.37公尺,與第15、17窟共用一個前室,此窟居中,窟體較大。
 主室正壁中間開龕,塑像早已無存。龕內券頂中脊繪一朵大團花,左側券面存一身飛天,作吹簫狀。龕內右側壁殘存蓮花、蓮瓣,左側壁畫無存。龕下方有一長方形低台。龕外壁面繪聞法比丘像。
 南北兩壁繪大型經變畫,其構圖形式是在橫長方形的圖中央描繪佛國世界,兩側配以縱式條幅,畫面切割腐蝕剝落嚴重。北壁是依據《灌頂經》卷十二〈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所繪製,中間為藥師佛說法,東西兩側條幅分別表現十二大願和九橫死,一般稱之謂藥師經變相。南壁繪觀無量壽經變,兩側對稱形式的立軸畫,東側為未生怨,西側為十六觀,其中的日想觀宛如一幅唐代(618~907)山水畫。
 主室前壁窟門北側殘存有一身漢族男供養人像,高約2公尺,是一位地位較高的漢族官員的供養形象。門上方半圓形壁面原繪涅槃經變相,佛右脇而臥在娑羅樹下的七寶牀上,頭枕漢式花枕,周圍繪製三十多身舉哀聖眾。靠近佛的七身羅漢塑造的尤為精湛傳神,面部刻劃精細,表現出畫師對生活深入體察和驚人的創造力。此圖現藏於德國柏林國立博物館亞洲藝術館,是現知庫木吐喇唯一的一幅漢風涅槃經變相。
 窟頂中脊繪蓮花和流雲紋,兩側各繪十七列千佛,每列三十四至三十六身不等,千佛相間披朱紅和土紅色袈裟,再以三條赭或綠色雲氣紋斜向相連。券頂下方邊飾石榴紋樣,是典型的盛唐(712~756)圖案。南、北、後甬道壁畫破壞嚴重,後甬道後壁殘存飛天形象,姿態非常優美。
 此窟壁畫大量使用石綠,色彩鮮豔明快,人物造型生動傳神,畫面氣勢雄偉壯觀,是典型的盛唐繪畫風格。此窟濃郁的漢風特點極其引人注目,被德國探險隊命名為「中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