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八 卷 別:雕塑
頁 碼:11/2_710
金剛薩埵像
金剛薩埵像
十二至十三世紀
金銅
通高36.9公分
臺灣臺北 故宮博物院藏
 

金剛薩埵像
jin gang sa duo xiang

此高棉(今柬埔寨)吳哥時期(約9~15世紀)造像,作三面六臂,每面冠上一小坐佛,右手三臂分別持金剛杵、法輪、蓮莖,左手分別持金剛鈴、念珠、法螺。圓形台座台面上四方位分別有三叉金剛杵,故本尊造像為金剛薩埵。金剛薩埵是密教造像,象徵至高的智慧。
 菩薩臉形略長,五官分布平均,嘴寬唇厚,表現高棉人種的特色。頸飾瓔珞,腰帶配各式寶石,臂戴臂釧,手腕及腳踝佩環,裝飾華麗厚重,與當時王族的裝飾相同。身披袒右肩僧衣,衣薄貼身,無衣褶,坐姿挺直,展現強健的體魄。背面對髮辮、寶石的刻劃清晰,說明吳哥時期高超的造像水準。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