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 卷 別:雕塑
頁 碼:12/3_908
茸長寺谷佛坐像
茸長寺谷佛坐像
統一新羅時期(668~935)

通高456公分
韓國慶尚北道慶州
 
茸長寺谷佛坐像(局部)
茸長寺谷佛坐像(局部)
 

茸長寺谷佛坐像
rong chang si gu fo zuo xiang

位於韓國慶尚北道慶州市內南面茸長里茸長寺遺址。該像趺坐於三層石塔形台座上,佛首已損毀。一九二三年修復佛身,一九三二年再次遭受嚴重破壞,三層台座倒下,同年十一月又被安置回台座上。因佛首佚失,無從得知是為佛像,或比丘像,或甚是其名號。然據《三國遺事》、《賢瑜伽》記載,認為是丈六彌勒菩薩像,推測造於統一新羅景德王(742~764在位)時期。一九六三年指定為韓國寶物第187號。
 該坐像頸部以下保存良好,上台石與佛身為整塊石頭雕造。肩膀雖窄小卻給人正氣凜然之感;身軀曲線雖未細刻,但佛身是依照真人比例雕刻。雙手置放膝上,袈裟衣褶自然,僧祇支衣帶以粗線表現,此特徵與栢栗寺金銅藥師佛立像、慶州南山七佛庵四面佛像類似。左肩袈裟的衣帶從肩後環扣垂至膝下,最後以花蕊裝飾,此衣帶形式大多表現在僧侶肖像畫裡,或石窟庵龕室地藏菩薩等僧侶形象中,但在佛像中較為罕見。
 三層台座基壇部分為自然石與竿石,為獨特的圓形台座。懸裳覆於座前及兩側,背面雕有蓮花紋,雕刻手法明快利落。此像身軀比例寫實,接近於石窟庵龕室像,此種風格為八世紀中葉佛像之特徵。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栢栗寺藥師佛立像, 南山七佛庵磨崖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