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林寺同光塔門楣線刻 唐大曆六年(771) 拓本 高56公分 寬122公分 河南登封 |
|
|
少林寺同光塔門楣線刻
shao lin si tong guang ta men mei xian ke
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寺同光塔門楣。半圓形門楣外緣有一裝飾帶,由團花、鳥雀及蝴蝶等穿插組成。半圓形畫面上端刻兩身相對飛行的散花飛天,飛天由浮雲承托,隨風飄動的帔帛、長裙,襯托了飛天飛行時的動態。 此圖主要表現跳舞及演奏樂器之伎樂。居中的兩身伎樂,面朝觀者,皆頭戴寶冠,手握帔帛,其面相、體型呈現了唐代(618~907)的豐腴之美。兩者一抬左腿,一抬右腿,在橢圓形地毯上翩翩起舞,身側及頭頂有飛天散落之花朵。 演奏樂器的伎樂安排在圖二側,或坐或立於綴有流蘇的毯上。其中畫面右側四身分別演奏箜篌、橫笛、簫及琴,其後另有一伎樂天手執拍板而舞;畫面左側三身伎樂天拍打或敲擊腰鼓,另一身擊磬。其餘空白處有流雲及飛鳥。 歌舞伎樂是佛國淨土世界安樂祥和的體現,在西方淨土變相中是極為重要的畫面組成要素;尤其舞蹈伎樂居中,演奏樂器的伎樂則在二側。 此塔門楣線刻在半圓形中構圖表現歌舞伎樂及散花之飛天,如演奏樂器的伎樂天跽坐、站立的地毯呈四分之一橢圓形,既和半圓形的構圖保持了和諧,又強化了畫面的空間感。整幅畫面情節完整,安排合理,用線婉轉流暢,氣氛活潑生動。 石刻線畫以線條為主要表現方式,刻於石材或石壁上,題材包含花鳥、人物、走獸、紋飾……等,技法以陰刻為主,少有陽刻。少林寺同光塔楣線刻,這種半圓形的建築裝飾,是從唐代發展起來的,同見於大雁塔門楣上的釋迦牟尼佛說法圖,人物造型準確,構圖充實,相當精美,為唐代線刻畫之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