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五 卷 別:石窟
頁 碼:9/5_1735
廣元千佛崖石窟第366窟菩提瑞像
廣元千佛崖石窟第366窟菩提瑞像
唐景雲(710~711)至延和(712)年間

四川廣元
 
廣元千佛崖石窟第366窟菩提瑞像左壁弟子像
廣元千佛崖石窟第366窟菩提瑞像左壁弟子像
高1.5公尺
 

廣元千佛崖石窟第366窟菩提瑞像
guang yuan qian fo ya shi ku di 366 ku pu ti rui xiang

位於柏堂寺上方,屬四川石窟造像中規模較大,雕鏤精美的大型洞窟之一。窟形為方形平頂式,前寬3.55公尺,後寬4.1公尺,高3.25公尺,進深3.3公尺。內造中心壇,壇上雕像一鋪。主尊結跏趺坐於雙層金剛座上,偏袒右肩,手作降魔印,頭戴寶冠,項飾七寶瓔珞,臂腕佩釧,旁脇侍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壇前刻二地天,作胡跪狀,右側地神一手指向上方的佛像。背屏鏤空雕出菩提雙樹,樹幹直通窟頂,枝葉交蓋於佛上方,形似寶蓋,樹幹間對稱刻出飛天及雷、風、雨神。佛頭光周圍分格浮雕坐佛十一身,佛後椅靠兩端刻出飛禽及異獸等六拏具,窟內餘三壁雕十大弟子及鼓樂一班。
 在窟北壁近門處刻造像碑一通,碑頭浮雕螭龍雙身,碑額篆「菩提像頌」四字,下行碑文「大唐利州刺史畢公柏堂寺菩提瑞像頌并序」,碑文近門處字跡風化漫泐。因五代十國前蜀乾德六年(968)越國夫人裝修該窟,在該碑上補刻妝修記,鏟去原碑文字,碑文腰斷,今可釋讀的文字內容典出玄奘《大唐西域記》;壇上結降魔印的佛像,珠瓔寶冠,手臂佩釧及壇下二地天踊出作證的情節,在《大唐西域記》中有詳細的記載。
 菩提樹下釋迦降魔成道像原在古印度摩伽陀國,唐朝(618~907)使臣王玄策出使印度時,由隨行雕塑家宋法智圖繪法像,帶回長安(今陝西西安),於是在中國道俗競模,長安和洛陽皇家寺院都曾塑有此像。龍門石窟擂鼓台南洞保存的相同樣式之佛像即是菩提瑞像。千佛崖菩提瑞像因與碑文一同刊刻,互為佐證,在唐朝寺院雕塑未能保存下來的情況下,此窟造像尤為珍貴。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