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二 卷 別:繪畫
頁 碼:16/3_840
天界圖
天界圖
約一八三○年
紙本設色
高75公分 寬71公分
英國倫敦 大英圖書館藏
 
地獄圖
地獄圖
高70公分 寬70公分
 
卵形圖
卵形圖
高100公分 寬71公分
 

須彌山圖
xu mi shan tu

此緬甸畫冊由一批圖畫結集裝訂而成,內容描繪許多有關緬甸的主題,然由畫作中歐式的筆法、獨特的風格,加上取自歐洲的部分元素,推測可能為一緬甸藝術家特別為歐洲人所繪製。
 畫冊中有數幅水彩畫表現佛教的宇宙觀,包括人間、天界與地獄。其中天界圖,以中軸線下方之大塔象徵須彌山,兩側各有七個對稱、尺寸漸次縮小的立體方格,代表環繞須彌山的群山。《佛說立世阿毘曇論》中提到,須彌山外有乾陀、伊沙陀、訶羅置、修騰娑、阿沙千那、毗那多、尼民陀等山圍繞,第七山外有鹹海,其外有鐵圍山。
 大塔上方排列整齊的小塔,象徵帝釋天居住的三十三天,每一個小塔即是一個天界。最上方的四層弧形線條,為不具任何實質元素的天。此圖底部繪四個小型的插圖,由左至右顯示出餓鬼、阿修羅、畜生與地獄的世界。
 另一張地獄圖,中心繪火苗四溢沸騰的大圓鍋,其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各有一入口,入口前各有四個過渡區域,為罪人受鞭笞、遭岩漿與灰燼淋身之處。《長阿含經》載,地獄分為想、黑繩、堆壓、叫喚、大叫喚、燒炙、大燒炙及無間;每一地獄又分為十六小地獄。
 圓鍋中詳細描繪了懲處罪人的多種刑罰方式和工具,生動而駭人。右上及下方方格內書有緬文,四隅繪狀似亭閣的建築。
 卵形圖大致以三個區塊代表世界地圖,上方為喜馬拉雅山以及四大河的源頭;中央為印度,從中可見標示的華氏城和吠舍釐城市;下方為海洋,其中標示出的島嶼有馬來西亞檳城、斯里蘭卡和龍王之國土(land of the nagas)。畫面四隅亦書有緬文。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