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心經 北宋元豐八年(1085)
 蘇軾(1036~1101)
 行楷書
 拓本
 北京東城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  
                      |  |  
                      |  |  
                      |  |  
                      |  |  | 心經 蘇軾經文共二十一行,卷後刻附跋文,可知是宋代(960~1279)大書家蘇軾為其子所書寫,拓本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唐代(618~907)玄奘大師所譯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後代書法家經常書寫的內容。其或應他人所求而書,或是為敬奉佛事而書,幾乎成為佛教書跡中最為常見的內容。此卷則為蘇軾為其子求冥福而書。xin jing   su shi
蘇軾書法素有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的美稱,亦即在楷書端莊的字型中,以重壓又富彈性的豐潤線條,展現出遒勁又妍媚的效果,使端莊與剛健,不會流於枯槁與野俗。此部《心經》也很能代表蘇軾書風的樣貌,比之可靠的傳世書跡,大概與《赤壁賦》同調,只是《赤壁賦》結字更緊,變化也更多。或許這是《心經》刻石時過於注重整飭所導致的誤差。
 參考釋文: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
 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
 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
 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
 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
 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
 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
 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
 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
 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
 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
 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
 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
 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元豐八年九月二十七日朝奉郎新差知登
 州軍州兼管內勸農事騎都尉借緋眉
 山蘇軾為亡男幹兒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