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四 卷 別:繪畫
頁 碼:14/1_250
普賢菩薩圖
普賢菩薩圖
晚唐(846~907)至五代(907~960)
絹本設色
高219.4公分 寬115.2公分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
英國倫敦 大英博物館藏
 
文殊菩薩圖
文殊菩薩圖
高218.7公分 寬114.9公分
 

文殊及普賢菩薩圖
wen shu ji pu xian pu sa tu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據二殘片上方的弧形花紋飾帶來看,推測應為同一件作品。文殊與普賢二菩薩左右相對,畫面左側是騎白象的普賢菩薩,右側為騎獅子的文殊菩薩。衣飾華麗莊嚴,頭光、身光明耀,周圍有菩薩、天龍、護法、伎樂簇擁。
 此作可能原繪有中尊釋迦牟尼佛,文殊及普賢為其脇侍;亦有可能原先只繪二菩薩乘坐騎相向而行,然已不可考。這種分畫於兩邊的文殊變相及普賢變相曾是敦煌石窟壁畫常見的題材組合;畫面多是以文殊或普賢為中心,二菩薩坐於坐騎上,相向;周圍有眷屬圍繞,場面浩大,已不似只描繪單尊尊像的構圖。此類圖像始於初唐(618~712),盛唐(712~756)略具規模,至中唐(756~846)不僅該題材的數量大大增多,畫面構圖也更趨於完整、精細。
 作品多處殘缺,顏料脫落嚴重,可看見敷色及墨線勾勒之下原先的起稿線條。就臉部、眼睛、唇線勾勒的方式判斷,推測可能是吐蕃統治敦煌(781~848)之後的作品。
博物館資料:網址

 

相關詞條:莫高窟第17窟, 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