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七 卷 別:雕塑
頁 碼:11/2_410
佛三尊像
佛三尊像
二世紀
砂岩
高73公分
印度北方邦阿喜車多羅出土
印度新德里 國家博物館藏
 

佛三尊像
fo san zun xiang

印度北方邦阿喜車多羅(Ahichhatra, Uttar Pradesh)出土,與秣菟羅卡特拉(Katra, Mathura)出土,秣菟羅博物館藏,高69公分的佛三尊像基本上屬於同一樣式,但兩件作品詳細比較之下,兩側脇侍的相貌、服飾和手持物皆有所不同,台座和背光裝飾有變化,此件厚度明顯較為平板單薄,腰身和肉髻較高。
 佛肉髻呈卷貝形,雙目圓睜,嘴角上翹略帶微笑。肩寬,右手施無畏印,左手握拳置膝上,結跏趺坐於方形台座上。衣紋簡潔貼體,顯示出貴霜王朝(約1〜3世紀)秣菟羅造像的特色。二脇侍立於佛像身後,左脇侍戴敷巾冠飾,飾耳環、臂釧,右手高舉持蓮花。右脇侍頭戴花環,披肩於胸前打結,纏短腰布,右手持金剛杵。從服飾及持物等判斷,有學者認為此二脇侍應不是菩薩,而是守護佛陀的天部。左脇侍為蓮花手,右脇侍為金剛手,應為後世密教中的蓮花手菩薩與金剛手菩薩,或者是胎藏界曼荼羅的蓮花部與金剛部的始祖造像。
 佛像台座正面中心雕菩提樹,背光飾菩提葉、連弧紋及聯珠紋。兩側各有二男女供養人,兩端各雕一頭獅子,側身向外。台座上下邊緣共刻有三行銘文,有學者認為是迦膩色迦王三十二年(約160)銘,目前學術界的意見並不統一。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