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七 卷 別:石窟
頁 碼:6/2_463
克孜爾石窟第67窟(局部)
克孜爾石窟第67窟(局部)
新疆拜城
 
克孜爾石窟第67窟窟頂(局部)
克孜爾石窟第67窟窟頂(局部)
六至七世紀
壁畫
新疆拜城
 

克孜爾石窟第67窟
ke zi er shi ku di 67 ku

位於谷西區。約開鑿於六至七世紀。為方形穹窿頂窟,寬4.75公尺,高4.64公尺,進深5.01公尺,頂下三層疊澀,德國人名為紅穹頂洞。此類洞窟是克孜爾石窟在六世紀前後出現的洞窟形制。
 穹窿頂前端已塌毀,窟頂部中心繪有圓形蓮花,下分十二等份,以紅白兩色相間彩繪,飾以孔雀羽毛圖案。窟頂四角平面繪天王和龍王像。現存靠正壁右上角的畫像五身,天王居中端坐天宮樓閣;兩側是著菩薩裝交腳而坐的龍王,龍王頭光外畫出蛇頭雲氣,上方繪有飛天從雲端飛出。窟頂突角疊澀等部位繪有色彩鮮豔奪目的裝飾圖案。
 正壁原有一鋪大型壁畫,現僅存畫面邊飾的忍冬、卷草、波浪等九重紋飾。右壁殘毀,僅存比丘像四身。左壁原有繪畫三層,上層壁畫被揭取,中層繪水中山巒、人物、動物及紋飾,下層壁畫已不存。德國考古隊曾在本窟發現一批龜茲文古寫本,部分內容可與《唐書》等漢文典籍對讀、印證,是研究龜茲文字、歷史及克孜爾石窟分期的寶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