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一面觀音菩薩像 平安時代(794~1185) 白檀木 高42.8公分 日本 奈良國立博物館藏 |
|
 |
十一面觀音菩薩像(局部) |
|
 |
十一面觀音菩薩像(局部) |
|
|
十一面觀音菩薩像
shi yi mian guan yin pu sa xiang
該像頭部至蓮台下方的榫頭由整材白檀木雕出,再添加蓮台表面的花瓣裝飾及菩薩的髮髻、瓔珞等,像內不刳空,蓮台覆蓮瓣以下另外刻製,唯今部分已佚失。為日本現存年代最早的白檀十一面觀音菩薩像,現為日本重要文化財。 菩薩頭上正面立一化佛,右左兩邊各四面,背後一面,頭頂佛面,加上本面,共十一面。本面上方,左面三面呈瞋面,右三面露出下齒,推知依據耶舍崛多譯《佛說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左廂三面作瞋面,右廂三面似菩薩面狗牙上出」而作。菩薩面相方圓,濃眉,嘴邊蓄鬚,具丈夫相。雙臂略微外張,左手屈臂提淨瓶,右手垂下,掌心朝前,身軀向左稍扭腰身,右膝微屈;腹部內收,胸腹呈環節狀,具平安(794~1185)初期風格。帔帛於前身呈二重「U」形,繞臂垂於蓮台,下部斷損。項圈、胸飾及腰帶等飾物雕工精細。 頭髮、五官和瓔珞等皆施以彩色,淨瓶、衣服以金泥紋樣裝飾(後世補彩),加上檀木的細緻紋理,表現出柔和、沉穩的質感。推測該像以中國唐代(618~907)檀像為範本所製,約雕造於九世紀,為研究日本檀像不可或缺的實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