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8/4_1508 
          
            
              
                
                    
                        | 
                     
                    
                      
			雲岡石窟第5窟外景 山西大同 						 | 
                     
                    
                      |   | 
                     
                    
                        | 
                     
                    
                      
			雲岡石窟第5窟南壁 						 | 
                     
                    
                      |   | 
                     
                    
                        | 
                     
                    
                      
			雲岡石窟第5窟北壁與西壁 						 | 
                     
                    
                      |   | 
                     
                    | 
                雲岡石窟第5窟 
                   yun gang shi ku di 5 ku
                  
			位於中區。與第6窟是一組雙窟。其主體工程完成於北魏太和十八年(494)遷都洛陽以前。平面近橢圓形,穹窿頂。正壁(北壁)坐佛與東、西壁立佛,為雲岡第一期三世佛組合的延續。坐佛高17公尺,是雲岡石窟最大的雕像。火焰紋舉身光延伸到窟頂,與頂部銜接。後鑿有甬道,供繞佛禮拜用。第5、6窟前廊現為五間四層木構樓閣,為清順治八年(1651)重建。  東、西壁各圓雕一立佛及脇侍菩薩。壁面開有許多圓券、盝形龕,分層布局,與曇曜五窟壁面最初設計的千佛圖像形式完全不同,卻與雲岡第二期其他類型洞窟的壁面布局一致,表現形式是孝文帝(471~499在位)雲岡石窟藝術的顯著特點。南壁下鑿拱門,上開明窗,雕飾皆精美華麗。明窗與拱門的東西兩側各雕一軀供養菩薩形象,均梳高髻,面容姣好,上著帔帛,下著長裙,兩兩相對。轉角處各雕刻五級方形佛塔一座。  窟頂大部分已風化,僅殘留西側幾身飛天。此窟雖承襲了早期的窟頂樣式,但窟內空間較為開闊,無局促感。  全窟造像漢化風格明顯,佛像皆褒衣博帶,是太和(477~499)改制在服裝上的反映。此窟壁面布滿小龕,造像年代不一,排列沒有經過統一設計,這說明該窟並未按原計畫完工,可能與孝文帝南遷的歷史有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