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炳靈寺石窟第126窟正壁釋迦多寶二佛並坐像 北魏(386~534) 石 高2.04公尺 甘肅永靖 |
|
|
炳靈寺石窟第126窟北壁交腳彌勒及脇侍菩薩像 彌勒高1.87公尺 |
|
|
炳靈寺石窟第126窟
bing ling si shi ku di 126 ku
位於下寺窟群中部中層。洞窟規模較大,寬3.75公尺,高3.05公尺,進深2.95公尺,圓拱形窟門高1.53公尺,穹窿頂,平面方形,洞口東向。開鑿於北魏延昌二年(513),是炳靈寺石窟北魏(386~534)時期的代表洞窟。窟內遺存的石雕造像保存完整,四壁壁畫為明代(1368~1644)重繪。 窟內四壁造像,西北南三壁各雕有一鋪大型造像,三壁頂部及東壁雕千佛及小龕像等百餘,表現了千佛、菩薩、眾弟子、比丘等詣佛所聽法的場面。 正壁(西壁)雕釋迦、多寶佛並坐及二脇侍像。主尊釋迦、多寶佛像,高2.04公尺,低平肉髻,面形瘦削,長頸窄肩,內著僧祇支,外著褒衣博帶式袈裟,懸裳覆蓮座。南側釋迦左手垂於胸前結與願印,右手施無畏印;多寶佛左手垂於胸前,右手外舉;二佛結跏趺坐於方形台座上。佛右側菩薩像,高1.45公尺,面容清秀,戴花冠,帔帛垂至胸前交叉穿璧,下著大裙,裙帶飛揚,左手提瓔珞,右手於胸前持珠寶。佛左側菩薩像面相造型與前者基本相同,帔帛交叉垂下,左手提瓔珞,右手持蓮蕾。 南壁雕一佛二菩薩像。坐佛高2公尺,雙手作禪定印,造型服飾與正壁基本相同。左右二菩薩像均高1.4公尺,帔帛交叉,左手提瓔珞,右手持寶珠、蓮蕾。 北壁雕一交腳彌勒及二脇侍菩薩三尊像。主尊彌勒高1.87公尺,束髮戴冠,髮辮搭於兩肩;袒上身,戴瓔珞,帔帛自雙肩垂至胸前交叉穿璧繞肘下垂,左手撫膝,右手施無畏印;座下雕二獅。二脇侍菩薩均高1.4公尺,手中持物有蓮蕾、蓮枝和巾帶。 四壁頂部浮雕數層千佛,其中雕坐佛、思惟菩薩、供養弟子、供養菩薩、立佛小龕、二佛並坐小龕、交腳彌勒及二脇侍小龕、一佛二菩薩小龕、二菩薩小龕等。窟門南北兩側亦開小龕、雕立佛、供養人像等。窟內四壁為明代繪製的藏傳佛教題材壁畫,有菩薩五尊、宗喀巴、坐佛、三面六臂觀音像等,多數已模糊不清。 此窟有「大代延昌二年」曹子元造像題記,為相鄰北魏造像提供了準確的年代。窟內佛及菩薩像基本為清俊秀麗,長頸,高鼻薄唇,嘴角上翹含笑作靜思狀,體現了北魏時期的秀骨清像特徵,均是製作優美的藝術精品。同時,釋迦、多寶佛像的雕造說明北魏後期法華信仰的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