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三 卷 別:石窟
頁 碼:5/1_120
大像山石窟佛坐像
大像山石窟佛坐像
唐代(618~907)
石胎泥
高23.3公尺
甘肅甘谷
 
大像山石窟
大像山石窟
 

大像山石窟
da xiang shan shi ku

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城西2.5公里的文旗山。大像山自北朝(386~581)開始,出現大規模的開窟造像活動,唐(618~907)宋(960~1279)期間,佛事活動更為興盛。現存有二十二個洞窟,其中禪窟數量較多,第6窟為大像窟,是該石窟的標誌性洞窟。二○○一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像窟位於窟群中部的山巔崖壁,窟檐原是木構三層樓閣式,但已坍塌,現存的窟檐為後世所建。窟內平面為長方形的圓拱大殿,寬14公尺,高34公尺,進深4.5公尺,內有一尊石胎泥塑坐佛像,高23.3公尺,身軀雄偉,頭頂有螺旋式高肉髻,細眉大眼,眉間有白毫,鼻高而直,表情安詳莊嚴。佛內著僧祇支,外著雙領下垂式袈裟,倚坐於須彌座上,右手結印,左手撫膝,赤足踏蓮台。周圍刻有飛天,似凌空飛翔。據考,此佛像為盛唐時期(712~756)建造,宋、明(1368~1644)、清(1644~1911)各代都有修繕和重妝。大像窟周圍有小龕七十多個,龕像多為小型影塑。
 小型洞窟平面多為長方形,窟內正壁開長方形大龕,設有壇基,東或西壁開有明窗的僧房。現存的窟龕不少是原僧房窟改建的禪窟,因經後代改建,窟內原有的壁畫和雕塑已無存,所以很難判斷其開鑿的年代。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