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靜琬題刻(局部) 唐貞觀八年(634)
 釋靜琬(?~639)
 楷書
 拓本
 遼寧大連 旅順博物館藏
 
 |  
                      |  |  | 靜琬題刻 釋靜琬靜琬法師於幽州(今北京)雲居寺所書。原石已殘作兩截,前半部存九行,後半部存七行。靜琬為隋(581~618)末唐(618~907)初僧人,因有鑑於北魏太武帝(423~452在位)和北周武帝(560~578在位)大肆廢佛,恐大法湮滅,乃決意繼承其師南嶽慧思之遺願,使佛法「永留石室,劫火不焚」,遂開啟房山石經刻造之歷史。碑中自述其志,希望此經為未來法難時,可擬充經本;然「世若有經,願勿輒開」,可見其護法之恭敬虔誠。jing wan ti ke   shi jing wan
此碑書法兼有隋碑之爽峻與唐碑之法度,故其結字與點畫安排,皆妥當而無逾規;復又使筆開張,使線質之頓挫流麗處更為顯揚,可稱書法之佳構。
 參考釋文:
 □□敬白未來之世
 一切道侶法幢將沒
 六趣昏冥人無惠眼
 出離難期每尋斯事
 悲恨傷心今於此山
 鐫鑿華嚴經一部永
 留石室劫火不焚使
 千載之下惠燈常照
 萬代之後法炬□□
 咸聞正道□□□□
 乃至金剛更□□□
 此經為未來佛□
 難時擬充經本世若
 有經願勿輒開
 貞觀八年歲次甲午
 □月乙卯十五日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