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黑天像 明代(1368~1644) 金銅 高32.6公分 臺灣臺北 故宮博物院藏 |
|
|
大黑天像
da hei tian xiang
此像為西藏地區十五世紀的作品。一面三目,二臂二足,右手揮舞金剛鉞刀,左手持顱鉢,左足直,右足屈。背面頸部一半環,可能為附件的插榫。背部一大開口,已補上,可能原來裝藏。鑲嵌松石、珊瑚等半寶石,半寶石多處脫失。頭戴象徵成佛障礙的髑髏冠,額中有透視法界的第三隻金剛眼,以細蛇為瓔珞,圍虎皮作腰裙,持物及立姿皆充滿戰鬥狀態,尤其是依據儀軌雕五十新首,將五十顆剛割下的活人首級,串成大項圈懸掛身前,代表梵文五十字母,象徵伏魔的真言咒語。 細節處理刻劃入微,如右腿屈膝處腰裙的虎皮頭,大項圈上一顆顆的人頭,乃至於手指、腳趾、鉞刀,線雕紋飾,處處巧思。此像受到尼泊爾風格的影響,通身鑲嵌各色寶石,將尼泊爾藝術的精緻迷人充分地發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