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二 卷 別:工藝
頁 碼:18/1_30
二十五條刺納袈裟
二十五條刺納袈裟
明代(1368~1644)
絹、緞、金襴
長292.4公分 寬119.7公分
日本京都上京 長得院藏
 
二十五條刺納袈裟(局部)
二十五條刺納袈裟(局部)
 
二十五條刺納袈裟(局部)
二十五條刺納袈裟(局部)
 
二十五條刺納袈裟(局部)
二十五條刺納袈裟(局部)
 

二十五條刺納袈裟
er shi wu tiao ci na jia sha

袈裟為日本室町時代(1392~1573)臨濟宗禪僧絕海中津至鄂隱慧●(上大+下歲)一脈相傳的法衣。織物應是出自明代(1368~1644)宮廷工房,絕海中津於謁見明太祖(1368~1398在位)時獲賜攜回日本。
 二十五條衣為袈裟的一種,稱僧伽梨,又稱大衣、複衣,為入王宮或外出托鉢時穿著。以二十五條布橫綴而成,每條豎綴長布四、短布一,稱為四長一短。
 袈裟呈長方形,由絹、緞、金襴面料混織拼縫而成。田相為紅地連雲寶紋綢緞,豎條和橫堤是紅地牡丹卷草八寶紋綢緞,緣則為紅繻子地牡丹卷草八寶紋金襴。幅面描繪弧形蔓卷草紋,其前端牡丹花上繡有法輪、雙魚、華蓋、勝利幢、寶瓶、法螺、蓮花、吉祥結等八吉祥紋樣。橫堤與長邊緣之八吉祥紋為橫向並排,豎條與短邊緣之八吉祥紋則作縱向連續排列。四隅為波紋中繻子地寶相花卷草紋金襴。金線用紅色漆黏貼,屬上等特製織物。鈕座為紅繻子地麒麟紋金襴,配以貼飾玳瑁之鉤鈕。構圖勻整,織物濃密精細,運用金紅輝映,色調優美,富麗典雅。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