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七 卷 別:雕塑
頁 碼:11/2_519
佛坐像
佛坐像
約四四八年
砂岩
高76.5公分
印度北方邦曼庫瓦爾出土
印度北方邦 勒克瑙邦立博物館藏
 

佛坐像
fo zuo xiang

印度北方邦曼庫瓦爾(Mankuwar, Uttar Pradesh)出土。佛結跏趺坐於金剛座上,右手施無畏印,左手掌心朝上置於腿上,指間有縵網相。頭光已殘缺,頭髻光素,五官輪廓鮮明。袒上身,肩胸寬厚,體型健碩。下半身纏腰布,腰布僅刻出下襬邊緣線與兩腿間的扇狀衣褶。台座正面中央雕法輪,其兩側各有一尊作禪定印的趺坐佛,造型與主尊相似;兩端各雕有一頭獅子;上下邊緣刻有銘文,故得知為笈多紀元一二九年(約448)的作品。
 曼庫瓦爾位於鹿野苑西南的阿拉哈巴德(Allahabad)地區,造像風格深受鹿野苑和秣菟羅(Mathura)佛像造型的影響,如希臘式的鼻子、冥想的眼神、勻稱的身材等特點,與秣菟羅樣式大體相同,又兼具鹿野苑薄衣袈裟的特徵,形同裸體。這種完全透明的裸體效果被稱為「鹿野苑的袈裟」模式。
 這尊佛像頭部剃髮,造型與笈多王朝(約320~550)秣菟羅雕刻的耆那教祖師的裸體雕像相當接近。鹿野苑佛像雕刻在四世紀受秣菟羅的啟發,曼庫瓦爾自然受到影響。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