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莫高窟第409窟西夏王供養像 西夏(1032~1227) 壁畫 甘肅敦煌 |
|
 |
莫高窟第409窟王妃供養像 |
|
|
莫高窟第409窟西夏王及王妃供養像
mo gao ku di 409 ku xi xia wang ji wang fei gong yang xiang
位於東壁門兩側,畫西夏王、王妃等供養像。南側繪西夏王、王子及侍從出行圖。西夏王居前,圓面豐頰,戴蓮瓣狀高冠,頂部尖聳;身著圓領小袖長錦袍,上飾團龍十一個,腰繫蹀躞七事;左手持長柄香爐,其上煙氣升騰如漩渦。王前一童子冠服與王相同,應為王子。王身後侍從九人,或撐傘蓋或持扇、兵器等儀仗,身形均較小,戴低平頭冠,著圓領長袍。據考證,西夏王所戴高冠是唐代(618~907)官服中介幘的演進樣式;腰間佩戴的生活小物件也完全保留了唐初官服的定制,文武官咸帶七事(即蹀躞帶上懸掛的算袋、刀子、礪石、解錐、針筒、火石袋等)。此圖人物五官的刻劃十分簡單,獨具特點,兩眼僅以一小短線表示,嘴巴亦用墨無多,但通過畫家成功的暈染,人物面部也呈現出凹凸有致的立體感,神情憨態可掬。 東壁門北側繪兩身女供養人,其造型相同,立姿,均半側向右,髮髻寬大抱面,頭戴桃形大鳳冠,戴綴珠耳環,身後垂帶,外著大翻領窄袖長袍,袖手持花枝;前一小童戴臂釧、腕釧。從服飾考察,女供養人應為回鶻貴婦,係南側壁畫西夏王的妃嬪。人物的衣紋褶皺經暈染深淺分明,為西夏(1032~1227)壁畫常見的賦色方式。 第409窟位於南區中北部。建於西夏,清代(1644~1911)重修。主室前部人字披頂,後部平頂,西壁開一雙層方口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