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一 卷 別:人物
頁 碼:19/1_211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局部)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局部)

唐代(618~907)
梁令瓚
絹本設色
高27.5公分
日本大阪天王寺區 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張僧繇
zhang seng yao

生卒年不詳。南朝梁(502~557)畫家。吳(今江蘇蘇州)人。梁天監年間(502~519)為武陵王國侍郎,於宮廷祕閣掌管畫事,官至右軍將軍、吳興(今浙江湖州)太守。武帝(502~549在位)崇信佛教,凡莊嚴佛寺,多命僧繇繪之。曾於建康(今江蘇南京)一乘寺門上,以天竺(今印度)畫法強調立體效果,繪以朱紅、青綠等色彩,遠望暈如凹凸,近觀即平,人稱該寺為凹凸寺。是中國畫家成功吸收天竺技法創作佛畫的第一人。
 張僧繇以善畫釋道著稱,兼繪人物、肖像、花鳥、走獸、山水等,亦工塑像和書法。曾於江陵天皇寺畫盧舍那佛像及仲尼十哲二圖。所繪佛教人物,採用凹凸法,具有立體感,創造「面短而豔」、體態豐腴的典型,格外受到唐代(618~907)畫家的推崇,世稱「張家樣」,改革顧愷之和陸探微以來的「秀骨清像」風尚。張家樣傳到北方中原地區,對北朝(386~581)至隋代(581~618)以後的畫風影響極深,如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和敦煌石窟等造像,乃至唐代吳道子之創作,皆可溯源其豐腴典型。唐代張懷瓘評為「象人之美,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張彥遠則論張僧繇、吳道子筆法為「疏體」,筆跡疏略,著色簡率,體現豪放風格;與顧愷之、陸探微之「密體」,筆跡周密,著色勻整,體現精工風格,各有千秋。與曹不興、顧愷之、陸探微,史稱為六朝四家。
 畫跡行道天王圖等,著錄於唐代《貞觀公私畫史》;梁武帝像等,著錄於《歷代名畫記》;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等十六件,著錄於北宋《宣和畫譜》。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有較多傳世摹本,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者,雖題為張僧繇所作,乃唐代梁令瓚繪製;其中太白星神和風星神,頗有南朝人物特色。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吳道子, 顧愷之, 陸探微, 曹不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