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 卷 別:附錄
頁 碼:13/4_1493
須彌座
須彌座
 
蓮座
蓮座
 
瑟瑟座
瑟瑟座
 
方座
方座
 
碑座
碑座
 

台座類型舉要

一、台座類型舉要
 台座指佛、菩薩、諸天、比丘等諸聖眾之座所或座物。據經典記載,台座最早緣由於佛陀在吉祥草敷成的金剛座上悟道;依造像儀軌,用以襯托佛像者,稱為台座。
 古印度本無佛像,僅以方台代表佛陀的存在,後才於台座上刻法輪、鹿等形象,象徵佛陀最初於鹿野苑說法。
 台座並無一定形式,尤其佛教傳入中國後,形制多樣。以下列舉常見台座形制:
 (一)須彌座
 又稱佛壇、須彌壇。指安置佛、菩薩像之台座。台座有四角、八角、矩形、圓形等多種形狀,高一層或多層不等,其立面飾以獅子、孔雀、花草等圖案。
 (二)蓮座
 又稱蓮花座,為蓮花形之台座。《觀無量壽經》中載有阿彌陀佛及觀音、大勢至菩薩同坐於寶蓮花的台座上。蓮花座有仰蓮、覆蓮和仰覆蓮等造型樣式。
 (三)瑟瑟座
 又稱岩座、盤石座,指不動明王之台座,由岩石與積木整齊重疊而成。
 (四)碑座
 碑座為穩固造像碑之碑身用,多以龍之九子中之贔屭為形。傳說贔屭貌似龜而好負重,故又稱龜趺。
 造像碑主體構造分為:碑首(碑額)、碑身、碑座。碑首常見螭首(雙龍)圖案。主體碑身呈方形,正面為碑陽,背面稱碑陰,右側面為碑西,左側面稱碑東。碑身開龕造像、銘刻經文、造像緣起、紀年、功德主、發願文等題記,為研究當時的佛教藝術及宗教史之實物。
 (五)方座
 又稱牀座、佛牀。一般座上無任何裝飾,有二足或四足者。座下有時作鏤空壼門形制。方座可大可小,上置單尊像或多尊組合像。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