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布袋和尚圖 軸 明弘治十六年(1503) 絹本設色 高169.8公分 寬97.8公分 美國麻州 波士頓美術館藏 |
|
|
布袋和尚圖
bu dai he shang tu
圖左下題記「誠請/奉供/發心弟子敬續善果」,右上泥金題記「大明弘治十六年(1503)十月十四日施」。圖中布袋和尚的造型乃五代後梁(907~923)僧契此的形象。契此為明州(今浙江寧波)奉化縣人,常以杖荷一布袋,見物則乞,故人稱布袋和尚,傳為彌勒之應化身。 布袋和尚臉龐豐圓,滿面笑容,和藹可親,袒胸露腹。身側伴隨六位童子,或扯其手上的念珠,或拉腰帶,或取其物,另有一童助同伴爬上和尚神祕的布袋,形象逗趣,生動活潑,更顯羅漢的隨緣自在。 畫面人物用筆細膩,無論五官、頭髮或衣飾圖案,都畫得極為精細。人物衣紋用橛頭描,山石施斧劈皴,樹幹勾染精微。 圖中六位童子的形象可能典出《佛祖統紀》卷四十二,此經記載契此:「常以拄杖荷布袋遊化廛市,見物則乞,所得之物悉入袋中。有十六群兒譁逐之,爭掣其袋。」作者或據此經文描繪,惟將十六群兒改為六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