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二 卷 別:建築
頁 碼:3/3_1014
華林寺大殿
華林寺大殿
福建福州
 
華林寺大殿前檐斗栱
華林寺大殿前檐斗栱
 
華林寺大殿後槽梁架
華林寺大殿後槽梁架
 

華林寺
hua lin si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寺中大殿是江南地區現存年代最早的木構建築。北宋乾德二年(964),吳越王錢弘俶據福州,其臣鮑修讓為郡守,始建此寺,名越山吉祥禪院。明正統九年(1444)賜額,改名華林寺。明(1368~1644)清(1644~1911)二代經多次重修。大殿於一九八二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古建築現僅存大殿一座。一九八四至一九九○年大殿落架重修,為避開殿後緊挨的大樓,整體向東南遷移14.6公尺、南移8.3公尺,並增建殿外的石板通道、廊廡和東西配殿。
 大殿坐北朝南,為北宋(960~1127)創建時的原構,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四間,斗栱用材碩大。額上不施普拍枋,前檐補間鋪作櫨斗直接坐於闌額上,梁、●(木+伏)、前檐闌額均以粗大的原木製成,為月梁形。殿內徹上明造,塑像已無存。其昂嘴、梁頭雕作曲線,梁斷面近圓形等作法,在福建地區宋代(960~1279)建築中較為流行。該殿保留有「佛日增輝」、「法輪常轉」等宋代以來的匾額及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道光四年(1824)等重修的紀年題刻,甚為珍貴。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