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一 卷 別:石窟
頁 碼:8/4_1302
莫高窟第332窟中心塔柱
莫高窟第332窟中心塔柱
甘肅敦煌
 

莫高窟第332窟
mo gao ku di 332 ku

位於南區北部。建於初唐(618~712),原存武周聖曆元年(698)《重修莫高窟佛龕碑》載,為李克讓所建。後經五代(907~960)等時期重修,屬初唐代表性洞窟之一。
 前後室結構,中有甬道相連。後室為主室,前部人字披頂,後部平頂。前部西披畫釋迦、多寶二佛並坐像,東披、西披南北兩側及後部平頂均畫千佛。有中心方柱。柱東向面塑一佛二菩薩立像三身,上畫文殊、普賢菩薩各一鋪。柱南、西、北向三面畫盧舍那佛、藥師佛和靈鷲山說法圖各一鋪。
 窟內西壁開一圓券龕,內有涅槃佛、菩薩三身像。龕頂和龕壁畫娑羅樹林、佛母奔喪及飛天,佛牀畫垂角紋牀圍,牀柱間為珍禽異獸,龕下和龕外兩側畫菩薩各一身。
 南、北壁雕塑和壁畫的安排大致相同,前部塑一佛二菩薩立像,與中心柱東向面造像形成三鋪立佛的組合。阿彌陀佛後部為涅槃經變和維摩詰經變,下畫男女供養人。東壁門上畫補陀洛迦山觀音一鋪,門南北兩側畫五十菩薩圖和靈鷲山說法圖各一鋪,下部分繪供養比丘各三身。
 前室頂部西披存五代畫如意輪觀音變一鋪及千手千眼觀音變(殘存一角),西壁門南、北有龍王禮佛圖,南、北壁有弟子、菩薩、天王像。甬道頂部中央為元代(1271~1368)畫六臂觀音,南、北披畫垂幔;南北兩壁壁畫結構相同,上部分別為五代畫文殊變、普賢變各一鋪,下部為五代和元代所畫供養人、侍從數身。此窟主室東壁的靈鷲山說法圖、五十菩薩圖、觀音淨土變和南壁的涅槃經變相等壁畫保存良好,內容豐富完整,繪製精美,是研究初唐繪畫的珍貴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