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二 卷 別:工藝
頁 碼:18/1_30
鎏金四天王盝頂銀寶函
鎏金四天王盝頂銀寶函
唐代(618~907)

高23.5公分
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寺塔地宮出土
陝西扶風 法門寺博物館藏
 
素面盝頂銀寶函
素面盝頂銀寶函

高19.3公分
 
鎏金佛說法盝頂銀寶函
鎏金佛說法盝頂銀寶函

高16.2公分
 
六臂觀音金寶函
六臂觀音金寶函

高13.5公分
 
金筐寶鈿珍珠裝盝頂金寶函
金筐寶鈿珍珠裝盝頂金寶函

高13.1公分
 
金筐寶鈿珍珠裝珷玞石寶函
金筐寶鈿珍珠裝珷玞石寶函
珷玞石
高10.4公分
 
寶珠頂單檐四門金塔
寶珠頂單檐四門金塔

高7.1公分
 
八重舍利寶函
八重舍利寶函
 

八重舍利寶函
ba chong she li bao han

一九八七年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寺塔地宮出土,發現於後室。八重舍利寶函由唐懿宗(859~873在位)供奉,內安置第一枚佛指舍利。材質為一木一石三金三銀,由大至小依序相套,除第八重金塔外,餘均作盝頂方體,外設鉞鏈鎖匙,內填加各種香料。
 八重寶函分別為:第一重銀棱黑漆檀香木函;第二重鎏金四天王盝頂銀寶函;第三重素面盝頂銀寶函;第四重鎏金佛說法盝頂銀寶函;第五重六臂觀音金寶函;第六重金筐寶鈿珍珠裝盝頂金寶函;第七重金筐寶鈿珍珠裝●(王+武)●(王+夫)石寶函;第八重寶珠頂單檐四門金塔。
 第一重銀棱黑漆檀香木函,函面浮雕描金加彩釋迦牟尼佛說法圖、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圖和禮佛圖,出土時已殘壞,其餘七重保存完好。
 第二重鎏金四天王盝頂銀寶函,鈑金成型。邊長20.05公分,高23.5公分。盝頂面鏨飾雙龍及卷雲紋,蓋側四立面各鏨一對迦陵頻伽鳥、飛天、海石榴及蔓草紋,四坡均為雙龍戲珠。函體四壁為四天王像,皆有圓形頭光,邊飾火焰紋,身著鎧甲,呈舒坐姿。像身側皆鐫刻天王尊號,分別為正面「北方大聖毗沙門天王」,右手舉劍,左手托塔;左面「東方提頭賴吒天王」,屈左肘持劍,右手握劍柄;右面「西方毗婁勒叉天王」,左手持弓,右手執箭;背面「南方毗婁博叉天王」,左手撫立劍,右手置膝。天王兩側均有神將、僧侶及藥叉等眾侍立。
 第三重素面盝頂銀寶函,鈑金成型,外壁拋光。長18.4公分,寬17.5公分,高19.3公分。蓋與身以鉸鏈相連。函外原以絳黃色綾帶封繫。
 第四重鎏金佛說法盝頂銀寶函,鈑金成型。長15.8公分,寬14.8公分,高16.2公分。盝頂面中央飾金輪,四周為兩對迦陵頻伽鳥,立於二仰蓮台上,四隅則為三股金剛杵,底襯卷草紋。四坡均作一對鳳鳥,蓋側立面各鏨二飛天。寶函正面為釋迦牟尼佛說法圖,佛居中,身側有二脇侍菩薩,側向主尊合掌,另有四弟子、二護法神及二供養人像。寶函左面為文殊菩薩說法圖,文殊坐於獅背上的蓮座,四周立有弟子、神將及僧侶聽聞佛法。右面為普賢菩薩說法圖,普賢騎象。背面為大日如來說法圖,上有華蓋,前有供桌,後為菩提樹,構圖與釋迦牟尼佛說法圖雷同。
 第五重六臂觀音金寶函,長13.5公分,寬12.9公分,高13.5公分。盝頂面飾雙鳳,四隅作西番蓮,四坡各飾鴛鴦一對及卷草紋。蓋側立面以纏枝卷草紋為地,飾有兩對鴻雁。寶函正面為一尊六臂觀音,自在坐於仰蓮座,身後為四株菩提樹;兩旁有六名侍者,均雙手合十,呈跪姿,另有二尊供養人像。觀音座前設置香案,案上置一香爐。寶函左面為藥師佛,右面為釋迦牟尼佛說法圖,背面為大日如來。四尊像或有脇侍,或有弟子,或有護法神將,或有供養人,或坐或立隨侍其側。
 第六重金筐寶鈿珍珠裝盝頂金寶函,長、寬均10.5公分,高13.1公分。盝頂面中央及函體四壁以紅、綠寶石鑲嵌成三重團花,四坡、立面皆作海棠花紋,每重之間再嵌金絲及珍珠。
 第七重金筐寶鈿珍珠裝●(王+武)●(王+夫)石寶函,蓋四邊與函體四折角均黏貼珍珠。函體四面中心各飾一寶相團花,邊飾捻金聯珠紋,花瓣兩層,內層以綠松石作四瓣,外層八瓣為紅寶石。函蓋四立面各有金筐鴛鴦一對。
 第八重寶珠頂單檐四門金塔,長4.8公分,寬4.8公分,高7.1公分,為八重寶函最後一重,內安置法門寺地宮第一枚佛指舍利。金塔由墊板、塔座、塔身組成。塔座下置一墊板,座面飾闊葉海棠石榴,座側飾蓮瓣。塔置於月台上,月台中心焊設銀柱,高2.8公分,直徑0.7公分,其上安奉佛陀舍利一枚。塔身呈方形,四面各闢一尖拱形門,門周有魚子紋,門下鏨出踏步和欄階,角柱及闌額飾有菱形紋和卷草紋。塔頂為寶珠形單檐,屋面鏨出脊瓦,四角起翹。寶珠上部為火焰紋,下部陰刻兩層仰蓮紋。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