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佛經變相 殘片 唐代(618~907) 絹本設色 高32公分 寬10.4公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鄯善縣吐峪溝石窟發現 遼寧大連 旅順博物館藏 |
|
|
佛經變相
fo jing bian xiang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鄯善縣吐峪溝石窟發現。殘片應為一幅大型經變畫的局部,但主題已無從得知。從殘片部分的表現手法來看,線條流暢、描繪熟練,具有很高的作畫水準。 圖右圓珠內畫跏趺坐佛像,在泥金底子上用朱線勾出,形象生動。聯珠紋形式的佛像可能是經變畫中建築等物體的裝飾帶。 佛經變相,簡稱經變。依據佛經記述所繪的圖畫,故名。 據《歷代名畫記》所記載,中國自古於寺院內繪有壁畫,除了佛菩薩像之外,亦多見經變相,如慈恩寺的塔北殿殿內、龍興觀的明真經變、資聖寺大三門東南壁、凈上院院內有金剛變及金光明經變、化度寺的本行經變及敬愛寺的日藏月藏經變等。諸經變中,以維摩變、降魔變、淨土經變、金剛經變、本行經變等最為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