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五 卷 別:建築
頁 碼:1/1_262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
西藏拉薩
 
布達拉宮紅宮
布達拉宮紅宮
 
布達拉宮白宮
布達拉宮白宮
 
布達拉宮金頂
布達拉宮金頂
 

布達拉宮
bu da la gong

譯名為lha sa po ta la,po ta la由梵語potalaka而來,意指觀世音菩薩在印度南海中的剎土。因藏傳佛教認為觀世音菩薩化身的藏王松贊干布(srong btsan sgam po,?~650在位)創建此宮,故名布達拉宮。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瑪波日山,是西藏歷代達賴喇嘛進行政治、宗教活動和居住的場所,為西藏地區最大的一處宗山類型建築群。始建於七世紀,乃松贊干布迎娶唐朝(618~907)文成公主後,在瑪波日山建的宮室城堡。後毀於戰亂,僅存法王洞及帕巴殿。
 清順治二年(1645),五世達賴喇嘛主持重建,歷時三年建成白宮,順治十年,五世達賴由哲蚌寺('bras spungs dgon pa)移住其中。康熙二十九年(1690),第司桑結嘉措(sde srid sangs rgyas rgya mtsho)主持增建紅宮。後又經歷代達賴喇嘛整修,尤以十三世達賴喇嘛的擴建規模最大,始具今日格局。一九九四年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布達拉宮依山勢而建,建築主體分為紅宮和白宮兩大部分,山麓下分布有印經院、佛像鑄造作坊等。宮殿群東西長366公尺,南北長335公尺,從宮門前地面到宮頂117公尺,海拔高度約3,850公尺。紅宮共計四層,主要有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和佛殿。紅宮下部前伸為台,白色,名為曬佛台。白宮高七層,平面呈梯形,是達賴喇嘛的寢宮和舉行政教儀禮的地方。
 布達拉宮整體為石木結構,牆身全部用花崗岩砌築。屋頂採用歇山式和攢尖式,具漢式建築風格。各平頂建築的檐口均用棕色便瑪橫帶,檐下的牆面裝飾有鎏金銅飾,具藏式建築特色。柱身和梁枋布滿鮮豔的彩畫和華麗的雕飾。
 布達拉宮在總平面上沒有使用中軸線和對稱布局,但採取了體量上、位置上和色彩上強調重點、主次分明的手法。如立面的處理最下部是單調的壁面,以上是簡單的假窗洞,再上是大片開有窗洞的牆面,殿頂銅瓦鎏金,脊飾鎏金經幢、寶瓶、摩竭魚和金翅鳥。自下而上,處理由粗而精,由簡入繁,由單調而豐富,色彩也由素淨而華麗,自然將視線引向高處。
 布達拉宮不僅以建築成就著稱,宮內還保存有大量雕塑、壁畫、唐卡,珍藏有大批罕見的藏文典籍以及明(1368~1644)清(1644~1911)兩朝帝王封賜的封誥、詔敕、印鑑、金冊、玉冊、金匾等,堪稱是一座浩瀚的藝術博物館和文化寶庫。
 壁畫是布達拉宮藝術作品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代表十七至二十世紀西藏的繪畫成就,其題材廣泛,含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宗教教義、民間傳說、神州故事等。雕塑則包括法王洞中七至九世紀泥塑松贊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及松贊干布的著名大臣吞米桑布札(thon mi sambhota)等像;另有紅宮釋迦牟尼佛殿西壁清代金銅鑄觀音菩薩像及達賴世系殿二十世紀泥塑十三世達賴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