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爾寨石窟 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 |
|
 |
阿爾寨石窟 |
|
 |
阿爾寨石窟覆鉢式塔浮雕 元代(1271~1368) 石 |
|
 |
阿爾寨石窟第28窟蒙古貴族與高僧像 壁畫 |
|
 |
阿爾寨石窟第31窟佛像 壁畫 |
|
|
阿爾寨石窟
a er zhai shi ku
又稱百眼窯石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西北部的阿爾巴斯山中。開鑿於元代(1271~1368),明(1368~1644)清(1644~1911)時期陸續有重修和擴建。阿爾寨,蒙古語意為隆起的、平地突起的;阿爾寨就是一座紅色砂岩山崗。稱為阿爾寨的山崗共有蘇美圖阿爾寨、伊克阿爾寨、巴嘎阿爾寨三座。阿爾寨石窟曾是個佛教寺院,今仍稱之為阿爾寨石窟寺。二○○二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窟群主要分布在蘇美圖阿爾寨山崗上,洞窟目前已確認的有六十七個,保存較為完整僅剩四十三個。集中分布在南崖,分為上中下三層;東崖與北崖上開鑿石窟較少。崖壁上尚存二十六座浮雕石塔,其中一座為密檐式塔,其餘為覆鉢式塔;石塔最高達6公尺,最小僅有約10公分。另外,山崗平頂部有六座建築遺址,並於附近發現黃色、綠色琉璃瓦、獸面瓦當和青花瓷片等文物。 現存六十七個洞窟可分為大、中、小三類。大型窟僅一窟,為第19窟,位於南壁中部,已塌;推測平面應為長方形,面積約30平方公尺,因門外有洞痕和台階,估計曾建有窟檐。中型窟數量最多,高約2.5~3公尺,面積約20平方公尺,前壁開鑿拱形或長方形門,後壁正中鑿有主佛龕,左右兩側壁對稱開鑿佛龕。第10、28窟為中心柱式窟。小型窟高約1.5~2公尺,面積約10平方公尺,洞內無佛龕。石窟中的塑像已蕩然無存,僅留下部分塑像殘片。 該石窟群中存有近千幅壁畫,是具有價值的文化藝術遺產。其中,小型窟皆有壁畫,第31窟內亦繪有多幅佛像。壁畫內容為佛教本生故事圖、說法圖、供養菩薩,以及反映草原生活的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崇拜圖和蒙古人喪葬圖等,畫中以紅、黃、藍、綠、白等強烈色彩體現蒙古民族特點。 窟內部分壁畫留有回鶻蒙古文、藏文和蘭札體梵文榜題,內容包括藏傳佛教的「懺悔三十五佛之贊歌」、「聖救度佛母二十一種禮贊經」、「十六羅漢頌」、「男居士達摩達拉贊歌」、「四天王贊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