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八 卷 別:雕塑
頁 碼:11/2_638
東大寺不空●(上四+下絹)索觀音菩薩像
東大寺不空●(上四+下絹)索觀音菩薩像
約奈良天平十八年(746)至天平勝寶元年(749)
夾紵
高362公分
日本奈良
 
東大寺不空●(上四+下絹)索觀音菩薩像(局部)
東大寺不空●(上四+下絹)索觀音菩薩像(局部)
 

東大寺不空●(上四+下絹)索觀音菩薩像
dong da si bu kong juan suo guan yin pu sa xiang

位於法華堂。據《東大寺要錄》記載,該像約製作於奈良天平十八年(746)至天平勝寶元年(749),為日本年代最早的不空●(上四+下絹)索觀音像範例,是當時流行夾紵脫胎技法之代表作。●(上四+下絹)索原為狩獵用具,借指菩薩以慈悲心,愛護接引眾生,為力量的象徵。一九五二年指定為日本國寶。
 菩薩像高362公分,三眼八臂,身著帔帛、鹿皮,下著束帶長裙,外表飾以漆繪金箔,推測係據菩提流志譯《不空●(上四+下絹)索神變真言經》製作。主臂合掌夾有水晶寶珠,另六隻手各執法器。頭戴銀製卷草透雕寶冠,並鑲嵌翡翠、琥珀、水晶、珍珠等二萬六千餘顆寶玉,冠正面有24公分高的化佛立像。
 菩薩表情莊重肅穆,眉毛上揚,眼瞼深刻成微啟狀,唇形飽滿,臉頰圓潤。壯碩的身軀及深刻的衣褶、華麗的裝飾和穩重的雙腳,彰顯整體的尊貴莊嚴。帔帛垂掛於左右第三隻手,在腹部交叉成二重「U」形,顯示出寬舒柔和的效果。
 背光以四重舟形搭配四十二支棒線共同支撐,線條交叉處飾以透雕火焰狀卷草圖案。寶冠上方有花形華蓋,其中心飾有八葉蓮花紋,更顯絢爛流麗。一般認為,此像在聖武天皇(724~749在位)和光明皇后的佛教信仰背景下,投注奈良時代(710~794)藝術精華和財力建造,有密教的風格和奈良的寫實之美。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