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九 卷 別:建築
頁 碼:2/2_642
保國寺大雄寶殿
保國寺大雄寶殿
浙江寧波
 
保國寺
保國寺
 
保國寺大雄寶殿瓜楞柱與檐部斗栱
保國寺大雄寶殿瓜楞柱與檐部斗栱
 
保國寺大雄寶殿內部
保國寺大雄寶殿內部
 

保國寺
bao guo si

位於浙江省寧波市西郊靈山山腰。始建於東漢(25~220)末年,因建於靈山山腰,故名靈山寺。唐會昌五年(845)武宗滅佛,寺院被毀;廣明元年(880)重建,僖宗賜額「保國寺」。北宋治平元年(1064),改稱精進院,後復名保國寺。一九六一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坐北朝南,稍偏東,依山勢而建,中軸線上從南至北依序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及藏經樓等建築;除大雄寶殿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外,其餘均係清康熙年間(1662~1722)以後重建或增建。另山門前有移置於此的唐代(618~907)經幢兩座。該寺中軸線主要建築兩側無廡廊配殿,僅以垣牆將其分為中東西三院,東院有院落五重,西院七重,此建築布局在中國佛教寺院中並不常見。
 大雄寶殿坐落於高2公尺餘的平台上,原單檐歇山頂,面闊、進深均三間,清康熙年間在前檐和兩山面各加建一重下檐,形成面闊五間、重檐歇山頂的現狀。下檐伸出特別長,上檐與下檐緊密貼連,不作梁枋斗栱,與一般殿宇相異。殿內前槽橫置三個斗八藻井,結構精巧,為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實例。柱子用較小的木材拼合而成瓜楞形,是宋代(960~1279)南方建築中較常見的柱式。佛壇上嵌有北宋崇寧元年(1102)建造石佛壇碑記,西次間鋪作昂尾上墨書「甲子元豐七年(1084)」字樣。該殿建築結構精巧、特殊,是江南罕見的古建築,亦為江南現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木構建築,與福建福州華林寺大殿相媲美。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