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準提咒鏡 元代(1271~1368) 銅 直徑9公分 臺灣臺北 故宮博物院藏 |
|
|
銅準提咒鏡
tong zhun ti zhou jing
元代(1271~1368)漢梵二體準提咒銅鏡。準提,又作準胝,為六觀音、七觀音之一。其根本真言,又稱準提咒:「南無颯哆喃,三藐三勃陀,俱胝南,怛姪他,唵,折隸,主隸,準提莎婆訶」。誦持此真言可得光明注照,罪障消滅,壽命延長,福慧增進,並證無上菩提。 鏡內方外圓,方框內正中鑄「佛」字,另鑄漢文準提咒一周。鏡緣則環鑄梵文一圈,共二十六字。 鏡又稱鑑,照面容之具。據《摩訶僧祇律》卷三十三所載,僧侶不得隨意以鏡照面,然於病癒、新剃頭或頭面生瘡時則允許使用。後用作佛堂或背光之莊嚴具。中國華北古墓的考古中,從五代(907~960)至明代(1368~1644)墓頂中央出現懸掛或鑲嵌銅鏡的實例。佛塔地宮或塔身亦發現銅鏡,銅鏡上鐫刻佛教文字或圖像,足以反映出當時百姓的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