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元寺甘露戒壇立面圖 福建泉州 |
|
|
開元寺甘露戒壇剖面圖 |
|
|
開元寺寶篋印經塔 |
|
|
開元寺甘露戒壇藻井 |
|
|
開元寺
kai yuan si
初名蓮花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寺地原為桑園,相傳武周垂拱二年(686),因桑樹開出白蓮、袈裟化為紫雲覆滿桑園之兆,而捨園建寺。曾易名興教寺、龍興寺,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奉詔改名為開元寺。經五代(907~960)至宋(960~1279),共有支院百餘所,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統合附近一百二十餘所支院、別院,稱大開元萬壽禪寺。歷代屢有興廢。現存主體建築多為明崇禎年間(1628~1644)重建。一九八二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占地面積7.8公頃,中軸線上建築自南而北依序有紫雲屏、天王殿、拜亭、大雄寶殿、甘露戒壇、藏經閣。大雄寶殿前方兩側各有一樓閣式石塔,東西相對。拜亭內分列有唐(618~907)至明(1368~1644)各時期的小型經幢、多寶塔、寶篋印經塔等十五座,塔上刻有諸多文字題識。 甘露戒壇因唐代該地常降甘露而得名,與北京戒台寺、浙江杭州昭慶寺並稱全國三大戒壇。現存建築乃清康熙五年(1666)重建,為重檐八角攢尖式,四周環廊。壇內戒壇分為五層,最上層供奉明代盧舍那佛坐像,其四周圍分列有八大護法金剛、菩薩、寒山、拾得等像。壇上並立有一座高2公尺的佛陀真身舍利塔,根據石塔銘文,得知其中供奉有七顆佛陀真身舍利。壇頂藻井採用如意斗栱,交疊上收如蜘蛛結網,結構複雜而精巧。 藏經閣原為法堂,現收藏各種版本經書近四千卷,包括五代十國(907~979)閩王王審知布施萬兩黃金白銀,研細為泥,請寺僧所寫兩部金銀《大藏經》之殘頁,以及元代(1271~1368)僧人血書《妙法蓮華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