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自在菩薩 清代(1644~1911) 黃士陵(1849~1908) 白文方章 						 | 
                     
                    
                      |   | 
                     
                    
                        |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朱文方章 						 | 
                     
                    
                      |   | 
                     
                    
                        | 
                     
                    
                      
			度一切苦厄 朱文長方章 						 | 
                     
                    
                      |   | 
                     
                    
                        | 
                     
                    
                      
			舍利子 朱文圓章 						 | 
                     
                    
                      |   | 
                     
                    
                        | 
                     
                    
                      
			空不異色 朱文方章 						 | 
                     
                    
                      |   | 
                     
                    
                        | 
                     
                    
                      | 
									 | 
                     
                    
                      |   | 
                     
                    | 
                心經 黃士陵 
                   xin jing   huang shi ling
                  
			黃士陵所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大多仿鄧石如風格所作,共計五十二方,形式不拘,有方形、長方形、圓形、古錢形、三連環、瓦當形及亞形等。所用印文有大篆、小篆、繆篆與隸書,極盡變化之能事。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一印中,有邊款「牧父公刻多心經語,仿完白山人作也……」,係其子少牧於丁卯年二月補刻。《心經》,係將內容龐大的般若經濃縮為二百六十字,文簡義豐,旨在闡述般若真義,是一部民間流傳最普遍的經典。  圖例為節錄黃士陵刻《心經》全文中之五方印,朱文四方,白文一方,形狀有正方形、長方形及圓形等。每方印布局極盡變化,用字簡潔;其中「度一切苦厄」與「空不異色」,是以朱文刻成,其運刀爽利,可見一斑。  黃士陵字牧甫、穆甫,號黟山人、黟山病叟、倦叟、倦遊窠主等。精於書畫、篆刻,晚清(1644~1911)篆刻大家之一,黟山派創始人,與吳熙載、趙之謙、吳昌碩齊名。  邊款釋文:  牧父公刻多  心經語仿完白  山人作也  丁卯年二月少牧  記於皖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