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頂銀寶函 唐代(618~907) 銀 高16.6公分 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寺塔地宮出土 陝西扶風 法門寺博物館藏 |
|
|
嵌寶石水晶棺槨 水晶 通高6.9公分 |
|
|
白玉棺 玉 高4.8公分 |
|
|
五重舍利寶函 |
|
|
五重舍利寶函
wu chong she li bao han
一九八七年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寺塔地宮出土,發現於後室秘龕。唐咸通十二年(871)供奉該寺第三枚佛指舍利於此寶函內。五重寶函原由鐵函依序套置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頂銀寶函、銀包角檀香木函、嵌寶石水晶棺槨及壼門座玉棺,現僅存其四。 第一重鐵函,盝頂,正方形體,外由織金錦包裹。第二重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頂銀寶函,呈正方體。底部有「大唐咸通十二年十月十六日遺法弟子比丘智英敬造/真身舍利寶函永為供養」銘文,據此文故又名為「真身寶函」。 寶函高16.6公分,邊長17.5公分。四十五尊造像分列五面;函頂面二十五尊,四壁各五尊。以函頂面為正面,函體四壁往上開而平展,整體形成金剛界根本成身會曼荼羅。寶函頂面為五層曼荼羅成身會造像,第一層為中台佛部,中央供奉金剛界大日如來;第二層為四波羅蜜及四菩薩;第三層以十二枚三股金剛杵為界欄;第四層為四供養、四攝、四大神、四天人;第五層四邊中央為寶瓶,兩側蓮台上置如意寶。 函體正面為東方阿●(門+三人)佛,右側面為南方寶生佛,背面為西方無量壽佛,並有一行鏨文「奉為皇帝敬造釋迦牟尼佛真身寶函」。左側面為北方羯磨部,中央供奉不空成就佛。四周為佛之四親近菩薩。函體四壁均設邊框,框內浮雕金剛杵紋。 第三重檀香木函,出土時已損壞。第四重嵌寶石水晶棺槨蓋長10.5公分,前擋寬4.9公分,後擋寬4.2公分,前擋通高6.9公分。以水晶製成,晶瑩透明,蓋呈半弧形,前寬後窄,蓋上前後黏飾黃、藍寶石,黃寶石尤為碩大,炫耀奪目。棺體前寬後窄,前擋貼飾石榴葉狀金花。棺座低矮,與棺體以榫卯相連。玉棺置於其內。 第五重白玉棺,蓋長6.8公分,前擋寬3.1公分,後擋寬3.1公分,通高4.8公分。棺蓋呈半弧形,蓋與體皆前寬後窄,蓋檐寬出棺體。底座四面鏤刻壼門,第三枚佛指舍利即安奉於此棺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