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七 卷 別:石窟
頁 碼:6/2_584
夾江千佛崖石窟第135龕彌勒佛龕
夾江千佛崖石窟第135龕彌勒佛龕
晚唐(846~907)

四川夾江
 
夾江千佛崖石窟第136龕毗沙門天王坐像
夾江千佛崖石窟第136龕毗沙門天王坐像
中唐(756~846)
 

夾江千佛崖石窟
jia jiang qian fo ya shi ku

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城西2.5公里處,青衣江臨江的絕壁上,東端有古隘口「鐵石關」。據《四川通志‧山川》載:「千佛崖,一名西岩,在縣西五里,數峰嶄然,岩石峭拔。有唐人所鐫佛像數以千計,因名。」石窟始鑿於盛唐(712~756),中唐(756~846)、晚唐(846~907)形成高峰,會昌滅佛之後仍有增刻。現存窟龕紀年銘文中有「先天元年(712)」、「開元(713~741)」、「大曆十一年(776)」、「會昌(841~846)」、「大中十一年(857)」等唐朝(618~907)年號。二○○六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洞窟共有編號一百六十二個,實存一百五十三個,造像約二千五百尊,窟龕重疊處最多有十層,高低相差11公尺。窟龕主要形制為方形或長方形的敞口平頂龕,龕楣多見卷草紋。造像題材組合方式為一佛二菩薩、一佛二菩薩二弟子二力士、一佛二菩薩二力士、三佛、四佛及觀音、毗沙門天王單龕像等。
 第4龕主尊為華嚴三聖,背壁刻十大弟子合十像。第99龕為西方淨土變,龕內主尊西方三聖頭部已毀,但壁面浮雕之重檐歇山式大殿、斜廊勾欄、經幢以及伎樂、天人聽法諸眾等宏大場面,雕刻無處不精麗生動。第136、159龕雕毗沙門天王坐像,是四川石窟中常見的題材;此石窟中有毗沙門像多龕,反映出唐代毗沙門信仰的流行情況。第91龕泗州僧伽三聖龕像,是中國石窟中僅存的兩龕像之一,尤顯重要。第135龕為彌勒佛龕,佛高2.7公尺,造型精美,比例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