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八 卷 別:工藝
頁 碼:18/1_134
刺繡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
刺繡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
清乾隆年間(1736~1795)

高76.5公分 寬50.5公分
北京東城 故宮博物院藏
 

刺繡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
ci xiu shi yi mian qian shou qian yan guan yin pu sa xiang

刺繡觀音唐卡。觀音十一面千臂,諸面由下至上分五層排列:第一至三層均為三面,白、綠、紅等三種膚色交錯變化;第四層為藍膚、戴骷髏寶冠的金剛手菩薩,作忿怒相;最上層是紅膚的西方阿彌陀佛,象徵蓮華部。八主臂或雙手合十,或分持蓮花、弩箭、寶瓶、法輪等法物。後有千手千眼形成的圓形背光,由祥雲烘托。圖下方可見水中升起一巨蓮承托觀音。
 圖上方四尊佛像,左起為阿●(門+三人)佛、釋迦牟尼佛、毗盧遮那佛、寶生佛;第二行左為阿彌陀佛,右為不空成就佛;下方兩側為黃教祖師。唐卡背後白綾書寫漢、滿、蒙、藏四體文字:「乾隆四十三年(1778)四月二十四日/欽命章嘉胡土克圖認看供奉利益繡像十一面觀/世音菩薩番稱嘉賚咨克卓濟克沙爾清稱專/額穆德楞額闌呢布勒庫賒哷拂薩蒙古稱/阿哷班尼根呢郭哷圖和穆施穆博第薩多」。
 此作為清乾隆年間(1736~1795)蘇州繡師依清宮提供的樣本製作,堪稱蘇繡技藝與西藏唐卡的完美結合。蘇州乃是著名的絲綢之鄉,早在春秋時期(約770~476 BCE)吳地已有繡藝,清代(1644~1911)蘇繡發展到鼎盛時期,具有圖案秀麗、色彩典雅、針法活潑和製作精細的獨特風格,成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