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高窟第172窟北壁供養人像 盛唐(712~756) 壁畫 甘肅敦煌 |
|
|
莫高窟第172窟北壁觀無量壽經變相(局部) |
|
|
莫高窟第172窟
mo gao ku di 172 ku
位於南區南部。開鑿於盛唐(712~756)。前後室結構,中有甬道相連。後室為主室,覆斗形頂,西壁開一龕。主室窟頂藻井畫團花井心,周圍飾圓形網幔,四角各有一飛天,四披畫千佛。西壁平頂敞口龕內塑一佛二弟子四菩薩,其中佛善跏趺坐,二菩薩半跏趺坐,餘為立像。龕頂畫佛說法圖,龕壁繪弟子像八身。龕外兩側塑二天王,經清(1644~1911)修,另畫二執幡天女。龕下九壼門內畫供器、伎樂。 南、北壁各繪觀無量壽經變一鋪,畫面中部均以阿彌陀佛為中心,表現西方淨土內西方三聖、歌舞伎樂及蓮花化生等內容,兩側條幅內分別表現未生怨、十六觀。兩鋪經變呈不同的視覺效果。南壁顏色過渡自然,氧化變色部分相對較少,顯得柔和明快;北壁喜用純色,氧化變黑部分較多,較為莊重深沉。南壁西端繪觀音菩薩一身,供養人二身,北壁西端繪觀音菩薩三身,兩壁下部表層均為宋(960~1279)繪供養人,底層為盛唐畫供養人(已模糊)。 東壁窟門上部畫淨土變相;窟門南側上部畫地藏、觀音等四菩薩,中部繪普賢變,其下模糊;窟門北側上部畫藥師等四菩薩,中部繪文殊變,下部為宋畫供養人(模糊)。文殊變、普賢變分別以騎獅文殊、騎象普賢為中心,周圍環繞菩薩、天王及夜叉等,背景山水雲霞縹緲、氣勢磅●(石+薄)B,反映出此時期山水畫之勾線、暈染都取得了較高的成就。 前室、甬道經宋補繪,現存壁畫多為宋畫。前室窟頂殘存宋畫經變;西壁窟門上部有宋人發願文榜題及毗沙門天王,窟門南北兩側宋繪維摩詰經變,其中南側為文殊,北側為維摩詰;南、北壁分別繪千手觀音、千手文殊,均因鑿穿洞而受到毀損。甬道盝形頂中央畫團花圖案,南、北壁宋繪觀音,南壁中部有第173窟窟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