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三 卷 別:雕塑
頁 碼:10/1_137
千像寺造像全景
千像寺造像全景
唐代(618~907)至明代(1368~1644)

天津薊縣
 
千像寺造像(局部)
千像寺造像(局部)
 
千像寺造像(局部)
千像寺造像(局部)
 
千像寺造像(局部)
千像寺造像(局部)
 

千像寺造像
qian xiang si zao xiang

位於天津市薊縣官莊鎮盤山東麓,是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的遼代(907~1125)石刻造像群。
 唐開元年間(713~741)曾在此建祐唐寺,成為當地的佛教聖地,後來毀於戰火。其線刻造像分布在寺遺址一百二十四處較大的孤石或崖面上,計五百三十五尊,範圍達4平方公里餘,其中最大的石佛造像超過2公尺。因民間傳說此處造像多達千尊,故稱千像寺。據其造型特徵,推測大都刻於遼代,為天津地區僅存的摩崖石刻。此外存有遼統和五年(987)的《盤山祐唐千像寺創建講堂碑》、天慶八年(1118)經幢以及少數明代(1368~1644)浮雕和清代(1644~1911)石刻等。二○○六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造像二至四尊為一組,題材有釋迦牟尼佛、毗盧遮那佛、藥師佛、彌勒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佛弟子像,有坐、立、臥等姿態。
 佛像頭上多有髻珠,衣紋疏朗,線條粗獷、簡潔有力,民間地方特色濃厚,提供了研究遼代佛教藝術、佛教史及傳統民間線刻技法珍貴的實例,極具歷史、藝術、人文、科學等價值。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