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三 卷 別:建築
頁 碼:1/1_104
大悲院大雄寶殿
大悲院大雄寶殿
天津河北
 

大悲院
da bei yuan

位於天津市河北區,是天津地區保存完好、規模最大的一座寺院。因供奉大悲觀世音菩薩而得名。始建年代不詳,據朱彝尊撰《大悲院記》,僧人世高始建於清順治十四年(1657)至康熙八年(1669),當時建築規模較小,只有西院。一九四○年倓虛法師於寺東側進行擴建,為東院。一九四九年後重整,並請著名甲骨文專家王襄先生題寫篆文「古剎大悲禪院」鐫刻山門之上。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間遭到嚴重破壞,一九八○年整體修葺翻新成現今面貌。一九八三年列為中國「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該寺以東院為主體,有天王殿(山門)、大雄寶殿、大悲殿、地藏殿、講經堂、弘一法師紀念堂和玄奘法師紀念堂等建築。大雄寶殿是寺內最宏偉的建築,坐落於青磚疊砌的台基上,重檐歇山頂,覆黃色琉璃瓦,綠琉璃剪邊。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殿內正中供奉明代(1368~1644)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高5.2公尺,兩側為十八尊神態各異的羅漢坐像。大悲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殿內供奉泥塑千手觀音菩薩,一九八四年塑,通體貼金,神態莊嚴;壁間繪有佛傳故事,共計275平方公尺。殿內曾供奉唐代(618~907)玄奘大師的靈骨,一九五六年轉贈印度那爛陀寺。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