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八 卷 別:工藝
頁 碼:18/1_204
金銅鎮鐸
金銅鎮鐸
奈良時代(710~794)
金銅
鐸身高16.3公分
日本奈良 東大寺正倉院藏
 

金銅鎮鐸
jin tong zhen duo

日本八世紀之作。鐸又稱寶鐸、風鐸、檐鐸,為鈴的一種,垂掛於寺院堂塔之相輪或檐端之大鈴。懸鐸之風,始於印度,中國約起於北魏(386~534),古來多以青銅製成,呈鐘形。鎮鐸懸掛於幡之下端,作裝飾兼鎮石兩用。
 銅質鎏金,鐸頂微隆,中央有懸掛鈕,環扣長方柄。鐸身長,下緣若半弧形收尾。鐸身表面以凸弦紋分隔成上下二段,上段鐫刻銘文「東大寺枚幡鎮鐸/天平勝寶九歲(757)五月二日」,故被認為係日本聖武天皇(724~749在位)崩逝一週年法會時懸於大幡末端之法具。鐸身下方懸垂二片如意雲紋鐸舌,邊緣飾細聯珠紋。微風搖擊,振舌發聲,清澈響亮。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東大寺, 東大寺正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