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八 卷 別:工藝
頁 碼:18/1_164
金剛寶座塔
金剛寶座塔
明代(1368~1644)
金銅、瓷、砂岩
高49.2公分
江蘇省南京市牛首山弘覺寺塔塔基出土
江蘇 南京博物院藏
 

金剛寶座塔
jin gang bao zuo ta

一九五六年江蘇省南京市牛首山弘覺寺塔塔基出土。明代(1368~1644)初期作品。鎏金喇嘛塔、青花罐、鎏金臥佛及砂岩基座組合的微縮臥佛寺。此組合件原各有所屬,埋藏時加以配置成一體。
 主體鎏金喇嘛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剎組成。塔基共兩層,呈「呂」字形,表面刻華美精細的花紋,有觀音、脇侍菩薩及四天王造像。塔身作覆鉢式,光潔無飾,四面開門。剎座呈「工」字形,其上有蓮台。台上立十三重相輪,下粗上細;其兩側各飾一菩薩乘祥雲。相輪上方的寶蓋,飾佛像、聯珠紋和垂幔。剎頂作寶瓶式。塔基與塔身可分離。喇嘛塔下方正背兩側刻有銘文,記載此物係鄭和敬獻予金陵牛首山弘覺寺塔。
 帶蓋青花罐共四件,分別置於喇嘛塔四角。將軍罐形,上有多道瓜棱。白色瓷胎,肩部繪青花蓮瓣紋,腹部為四個菱形開光,內飾幾何紋,與蓮瓣間以雙弦紋隔開。
 鎏金臥佛出土於鎏金喇嘛塔正面的金棺內,佛右脇臥於台座之上。砂岩基座呈須彌山形,左右對稱。山形內各刻一體格健壯跪坐的力士,頭頂一果盤,左手托盤,右手叉腰。須彌山亦有繁複的浮雕圖案。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