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八 卷 別:繪畫
頁 碼:15/2_605
青龍寺彌勒經變相
青龍寺彌勒經變相
元代(1271~1368)
壁畫
山西稷山
 
青龍寺佛說法圖
青龍寺佛說法圖
 
青龍寺彌勒經變相之彌勒佛
青龍寺彌勒經變相之彌勒佛
 
青龍寺彌勒經變相之大妙相菩薩
青龍寺彌勒經變相之大妙相菩薩
 
青龍寺彌勒經變相之寶女剃度
青龍寺彌勒經變相之寶女剃度
 
青龍寺說法圖之飛天
青龍寺說法圖之飛天
 
青龍寺腰殿西壁水陸畫
青龍寺腰殿西壁水陸畫
 
青龍寺腰殿元君聖母像(局部)
青龍寺腰殿元君聖母像(局部)
 
青龍寺腰殿持幡玉女像(局部)
青龍寺腰殿持幡玉女像(局部)
 
青龍寺腰殿三身佛像
青龍寺腰殿三身佛像
 
青龍寺腰殿地居飛空眾
青龍寺腰殿地居飛空眾
 
青龍寺腰殿往古后妃宮女眾(局部)
青龍寺腰殿往古后妃宮女眾(局部)
 
青龍寺腰殿往古賢婦烈女眾
青龍寺腰殿往古賢婦烈女眾
 
青龍寺腰殿明王像
青龍寺腰殿明王像
 
青龍寺腰殿陰曹地府面善大師等眾
青龍寺腰殿陰曹地府面善大師等眾
 

青龍寺壁畫
qing long si bi hua

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該寺始建於唐龍朔二年(662),坐北朝南,分前後二院,前院正南為山門,東為羅漢殿,西為十王殿,正北為天王殿。後院南殿為腰殿,腰殿東為祖師殿;北殿為大雄寶殿,其東為伽藍殿,西為護法殿。現存壁畫面積186.08平方公尺,主要分布在腰殿內四壁和大雄寶殿內東西兩壁,伽藍殿僅存兩塊前檐栱眼壁壁畫。
 大雄寶殿於元至正十一年(1351)重建,東壁繪佛說法圖,布局疏朗,中央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於蓮座上,兩側文殊、普賢二菩薩手持經卷、如意,佛座兩側迦葉、阿難二弟子侍立。佛頭光兩側各繪一飛天,下肢隱於雲中,似自雲中躍出,雙手捧羽扇、果盤作供養狀。畫面兩側繪帝釋天、梵天、金剛和聽法眾,或凝神傾聽,或俯首沉思,或威武護法,姿態各異。
 西壁繪彌勒經變相,總體布局與東壁相類,圖中央彌勒佛呈倚坐姿,足踏蓮台,左右脇侍法音林和大妙相菩薩,佛座前二菩薩侍立,佛頭光兩側繪迦陵頻伽供養像。畫面兩側據《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繪儴佉王及儴佉王寶女剃度,惜北側已毀,僅存南側寶女剃度。壁畫以鐵線描勾勒,均勻流暢,筆法剛勁有力,衣紋、飄帶轉折自如,墨色均勻,色彩用青、綠、朱、赭、黃多種,色澤渾厚,古樸莊重。
 腰殿水陸畫是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建殿時所繪,明永樂四年(1406)修補,面積125.19平方公尺,為寺內壁畫的精華。水陸畫因水陸法會而設,分上、下二堂。上堂所繪內容包括諸佛、菩薩、聲聞、緣覺、明王、天龍八部護法神眾等;下堂所繪有五嶽河海大地龍神、十殿閻王及各種災難屈死的亡靈孤鬼等六道一切眾生。
 腰殿四壁構圖各異,畫面上、下堂諸像之布局,不受特定規範,是元(1271~1368)明(1368~1644)過渡期的構圖形式。西壁上方並列三身佛,中為毗盧遮那佛,左右分別為盧舍那佛及釋迦牟尼佛,兩側配以彌勒、地藏二菩薩;畫面的中、下部繪有梵天、帝釋天、護法善神、諸大藥叉及訶利帝母(鬼子母)等。東壁因上部牆皮脫落,三佛坐像及弟子、脇侍菩薩諸像皆損毀,現可見者有北極紫微大帝、南極天皇大帝等。南壁上部中間佛像已毀,其側存菩薩及明王像;殿門東西兩側繪往古眾生。北壁主要繪地獄冥府的場景,腰間繪十六羅漢像。
 水陸畫內容繁多,諸佛、菩薩及鬼神等眾齊聚一堂,主次分明,統一中富有變化,對稱中亦顯殊異。尊像名稱皆書於長方形榜中,其旁或附加小字,書施主的住址及名字。壁畫背景五彩祥雲襯托,使畫面產生動感,又具裝飾性。人物形象生動傳神,或莊嚴慈祥,或威武雄健,或亭亭玉立,各具特色。壁畫線條以鐵線描和蘭葉描為主,衣飾、流雲猶存吳帶當風之勢,紗羅透體尚有曹衣出水之餘韻。設色採重彩平塗技法,色彩以青、綠為主,兼用朱、赭、黃、白,冷暖相間,饒有古樸莊重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