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莫高窟第329窟 甘肅敦煌 |
|
 |
莫高窟第329窟阿彌陀經變相 初唐(618~712) 壁畫 |
|
|
莫高窟第329窟
mo gao ku di 329 ku
位於南區北部。建於初唐(618~712),經五代(907~960)、清(1644~1911)重修。前後室結構,中有甬道相連。後室為主室,覆斗形頂,藻井畫蓮花飛天井心,垂角帷幔、伎樂天鋪於四披,四披下部畫千佛。西壁開一斜頂敞口龕,內塑一佛及清代重妝二弟子四菩薩。龕頂南、北側畫夜半踰城、乘象入胎、伎樂天、雷神等,龕內壁畫化佛火焰佛背光,兩側繪弟子各四身、人非人、化生等,其下佛座兩側畫婆藪仙、鹿頭梵志。龕下存供養菩薩六身,龕外兩側上下畫千佛和蓮花童子。窟室南、北壁布局相同,上部分別為阿彌陀經變和彌勒經變,下部為五代畫比丘尼和男女供養人。東壁門上畫說法圖四鋪,門南、北側畫說法圖各一鋪,其下為男女供養人和供養牛車馬群。 前室和甬道壁畫為五代繪製。前室頂部西披畫有不空●(上四+下絹)Q索、千手千眼、如意輪三鋪觀音變。西壁門上為五代願文榜題和毗沙門天王赴那叱會,門南、北為八龍王禮佛圖各一鋪。甬道盝形頂中央為故事畫,南、北披畫坐佛五身,甬道南、北壁各繪比丘三身和男供養人一身。 此窟為初唐代表洞窟之一,通壁壁畫場面宏大,形象眾多。南壁的阿彌陀經變可謂唐代(618~907)最為典型的構圖,是以寬廣的水域為特徵的極樂國土。綠色寶池上七座平台分上、中、下三段排列,中段為畫面的主體,阿彌陀佛結跏趺坐於中央蓮座上,四周圍繞八大菩薩,左右平台上為觀音、大勢至。上段平台上有重樓殿閣,左、右有坐佛和飛天散花等。下段有伎樂、化佛、赴會菩薩和樓閣等,屬早期壁畫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