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叢書系列 > 佛像的造型

叢書系列 > 佛像的造型

佛像的造型

佛像的由來
  您想念過一個人嗎?佛教最初的佛像,就是因為印度優填王(印度的一位國王)日夜思念著到天上為母親說法的佛陀,而請工匠以栴檀木造了五尺高的佛陀聖像,以解相思之苦,此為佛像的起源。

佛像的樣子

  佛陀的樣子跟一般人有什麼不一樣呢?佛陀具有三十二種殊勝容貌和微妙相好,如肉髻相、白毫相等尊貴的相貌。

佛像的姿勢
拍照時,你總是以最得意的姿勢來面對鏡頭嗎?那麼,莊嚴的佛陀會有哪些姿勢,表現在佛教藝術中呢?想想看哦!
(一)行走像:佛陀行走時,兩眼不東張西望,專心向前觀看;當雙腳向前移動時,腳步很輕盈,不會拖地,如同一股清風飄過一樣。
(二)立像:佛陀站立時,頭不歪斜,身體挺直,很安祥、端正的站立著。不會彎腰駝背,如同松柏一樣的挺立。
(三)坐像:當佛陀坐下來時,身體總是放輕鬆,心念專注,不會亂動,就像大鐘一樣的穩重。坐姿如下:1、雙盤:(跏趺坐)將左右兩足交叉,兩腳背相互放於左右兩腿上,兩隻腳心朝上。又稱「禪定坐」。2、單盤:(半跏趺坐)將左腳放在右腿上,或是右腳放在左腿上。
3、倚像:指抬頭挺胸,端身正坐在椅子上,雙足自然垂下並置於地上。
(四)吉祥臥像:佛陀何時會臥著呢?當佛陀在休息和去世時,都會以右手的手臂當作枕頭,左手平緩的放在腿上,以此安祥的姿態呈現。佛枕右脅而臥的姿勢,象徵佛涅槃,又稱為「涅槃像」。

---------------------
上左起:
立像行走像
坐像 、涅槃像
----------------------
中左起:
行走像

坐像
吉祥臥像
----------------------
下左起:
坐像、吉祥臥像

 

 

 

 

 

 

 

 

 

 

 

 

 

 

 

 

 

 

 

 

 

 

 

 

 

 

 

佛像的悄悄話
  你會手語嗎?那你懂得佛像的手語嗎?佛像雖然沒有說話,但是他卻透過手印(手指所結的各種手勢)悄悄地傳達他的悲心和誓願。
手印,又稱為「印契」,在於表示佛法的教義、福德、智慧與願力,展現於外在的象徵,可不是隨便比的喔!
(一)降魔印:
又稱觸地印,在佛陀修行成道時,魔王前來擾亂修行。於是,佛陀以右手覆於右膝,手指   觸地,象徵召告堅牢地神為證,降伏魔王。此印只有釋迦牟尼佛才有哦!
(二)說法印:

又稱轉法輪印,象徵佛陀說法。手勢為拇指和食指相接,如同法輪,其餘三指微微彎曲,   兩手舉在胸前。
(三)施無畏印:
代表佛陀發大願救濟眾生,令眾生安樂,心無所畏。手勢為右手半舉,掌心向外,手指自   然伸展。
(四)與願印:
表示佛的慈悲,滿足眾生祈求的願望。姿勢為手掌自然下垂,掌心向外。
(五)禪定印:
佛陀藉由盤腿打坐,專注觀照內心的起伏變化,而了解人生的真相。手勢為雙手掌心向上   ,相疊平放於腿上。

世界各國的佛像
  佛像的發展,隨著佛教的流布,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之下,因應著當時與地區文化的不同,由各地藝匠創造出各種莊嚴高雅、又富寧靜之美的佛像。以下將以《世界佛教美術圖典》精華版出版的內容,挑選出十一張圖片代表世界各國佛像,呈現出佛像的多元化。

印度-佛坐像
佛像為螺形高髻,嘴唇較厚,寬肩厚胸,
薄衣披身,是貴霜王朝秣菟羅造像的特徵。

→印度-佛陀初轉法輪像
佛陀身著不刻劃衣紋的通肩式袈裟,表現肌膚的細膩,散發出莊嚴之美,是笈多王朝最著名的雕像。

尼泊爾佛立像
佛像頭頂螺髮,薄衣貼體,身體呈三屈式,有印度笈多王朝秣菟羅的造像風格。

→阿富汗雙神變佛立像
所謂雙神變,就是從佛陀的身上展現出水、出火的神通,以懾服外道,如圖中佛陀的肩上迸出火焰。

斯里蘭卡奧卡那大佛
佛像螺髮上有火焰紋,袈裟衣紋以等間密集的方式展現,是該國造像的特色。

→緬甸目支鄰陀龍王護佛
佛像短頸、無螺髮及平肉髻 ,是該國蒲甘晚期造像的特微。

泰國阿恰那佛
佛像肉髻上飾有火焰飾物,臉呈橢圓形,弓眉,與鼻準兩側相連,是泰國造像的特徵。

 

→印尼佛坐像
佛像短頸、無螺髮及平肉髻 ,是該國蒲甘晚期造像的特微。

中國 雲崗20窟
釋迦牟尼佛坐像

佛像面龐方圓,頂作高肉髻,長眉高鼻,內著僧祇支,偏袒右肩,身軀雄偉,具印度犍陀羅造像的風格。

 

→日本釋迦如來坐像
佛像面容、身材拉長且扁平,衣褶繁複,採左右對稱,深受中國北魏造像風格的影響。

韓國 石窟庵釋迦如來坐像
佛身碩圓,頂有螺髮肉髻,偏袒右肩,嘴角微抿,靜謐安詳,
呈現中國盛唐的造像風格。


 


◎索書、助印方式:

 ●助印劃撥帳號:41470738      ●劃撥戶名: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請於備註欄填寫索取佛教美術小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