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禮拜
|
太子誕生像/台灣震旦文教基金會 |
一、佛陀的生日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在兩千六百年前(公元前六至四世紀),降生於印度迦毗羅衛國,是該國的王子,後因見識到人類的痛苦:老、病與死,體會生命無常,決意出家求道,終於在菩提樹 (覺悟之樹) 下,覺悟證道,開始講說佛法,度化弟子,成立佛教教團。
佛陀去世以後,佛弟子於佛陀生日時,會舉辦那些慶祝紀念活動?
(一)台灣篇
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為「佛誕日」,是佛教創教教主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日子,也是國定佛誕節。據說佛陀誕生時,有天龍自空中注香水灌沐,所以佛誕日又稱「浴佛節」。
佛誕當日,寺院通常舉辦「浴佛法會」。除以香花、燈燭、茶果、供養佛陀外,也設有浴佛亭,內安置太子誕生像,供信眾以甘茶香湯沐之,藉此消除自己的貪念、壞脾氣與不安的心。並有香草熬成的香湯供眾、舉辦法會、花車遊行、布施等活動,希望大家說好話、做好事與存好心來慶祝佛誕節。
|
信眾參加浴佛法會,慶祝佛誕節 |
(二)世界篇
1、中國、日本和韓國(又稱北傳佛教)
如上所說的誦經、供養、布施與花車遊行等活動來慶祝佛誕節外,韓國的佛教徒也會在過完新年後,便忙著佛誕節的準備,信徒往往分組至寺院發心糊蓮花燈,等著佛誕時千百盞明燈高懸,光明燦爛。
2、東南亞國家
統一於五月的月圓日,作為紀念佛陀生日、成道和涅槃的節日,稱為「衛塞節」或「佛陀日」。這一天,通常舉辦誦經祈福法會、浴佛、布施、放生等活動,以表示對佛陀的緬懷、感恩與敬仰。
|
在西藏,一年一度的曬大佛為大眾最期待的活動/
西藏拉薩哲蚌寺 |
3、西藏地區
每年的四月初八在西藏人的心中是最神聖的日子,為紀念釋迦牟尼佛出生,除舉辦佛學講座外,特舉辦一年一度「曬佛節」活動,提供大眾瞻仰佛像的同時,也藉以斂心自省,可謂福慧雙修的好時機。
二、吉祥歡喜的行為──禮拜佛
(一)表達我對佛陀的尊敬
除了布施供養外,禮拜的行為對佛教徒有著重大的意義。禮拜的對象為對信仰的宗教神聖物(如佛塔、佛舍利、佛像等)行敬拜禮。即以身體之動作來表示尊敬之意;口稱念佛號、讀誦經文或發願學習佛陀的教法等行為,均是表達對佛陀的恭敬。
(二)追隨佛陀的腳步朝聖去
也有佛弟子前往釋迦牟尼佛曾經行化而今成為佛教聖地之處朝聖,例如:位在印度和尼泊爾邊界的佛陀出生地「藍毗尼園」;佛陀第一次說法的「鹿野苑」;成道處之「菩提伽耶」等,為出生、成道、初轉法輪、教化、說法、涅槃等事蹟的八大聖地。因此朝聖被視為無上功德,及吉祥歡喜的行為。
|
|
佛陀第一次說法處
|
佛陀出生地
|
(三)禮拜的象徵物
1、佛足印
佛弟子追隨佛陀曾走過之處朝聖,會看見佛弟子在禮拜一雙大大的腳印?這腳印是誰的?為何要對一雙腳禮拜?原來是在寫實的佛像還未出現前,皆以象徵佛的雙足表徵佛陀。參拜佛足印,等同禮拜佛陀。
2、菩提樹與金剛座
相同的,在寺院建築的雕刻或繪畫中會看見有些人在禮拜樹及如同講台的金剛座,人們為何要拜樹及台座呢?原來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年前(公元前六世紀),降生於印度,是該國的王子,後因見到人類的痛苦:老、病與死,體會生命無常,決意出家求道,終於在菩提樹(覺悟之樹)下,覺悟證道,開始講說佛法,度化弟子,成立佛教教團。
佛陀於菩提樹下悟道,故以菩提樹表徵佛陀的智慧;以所坐的金剛座象徵佛的存在,因此禮拜佛足印、菩提樹、金剛座及佛牙舍利都算是禮佛。
3、繞塔、禮塔的起源與意義
在寺院中,也可看見佛弟子順著佛塔右繞行走或禮拜。「塔」中放置了什麼?原來在佛陀去世後,興建了放置佛陀遺骨的舍利塔。佛弟子緬懷佛陀的智慧與德行,因此視塔為佛陀,等同佛陀在世一樣,因此有朝塔禮拜與繞塔修行。
|
|
|
佛足印/巴基斯坦白夏瓦
|
菩提樹/印度菩提伽耶
|
伊羅缽多羅王禮拜菩提樹與金剛座/印度加爾各答國立博物館藏 |
|
佛陀舍利塔遺址
|
三、與佛陀有關的佛教教義圖像──
蓮花、卍字、法輪、教旗
我們在寺院中可看到部分塔的表面或佛寺建築中,雕刻著代表佛教教義的圖像,如:「蓮花」象徵清淨開闊處,表示證悟的境界。常有佛弟子如比丘、或信眾坐蓮花上,皆表其修行的清淨與沒有煩惱之心境。「卍字」,是印度傳統的吉祥標誌,常出現在佛陀的手掌、腳底或胸前。用來表示佛陀及眾生心中皆有佛性。
「法輪」,象徵佛陀的說法,法輪轉動如法音宣流。
「佛教教旗」,有五色橫線,五色直線,分別表示佛陀的教誨,直線為教法永不滅。而顏色也是有其象徵意義的:
青色:表示心淨不亂,求法於佛陀,獲取內心的力量,代表定根和智慧。
黃色:表示心如佛陀所散發出慈悲智慧的光芒,代表金剛智慧。
紅色:依佛陀所說的法,精進不停的修持,代表慈悲和一心修持。
白色:表示以明淨之心,去除各種壓迫與煩惱,代表清淨的智慧。
橙色:表示忍受各種恥辱和防止自己迷失人生的方向,代表忍辱的智慧。
教旗是由什麼人公定的?原來於一九五四年在斯里蘭卡召開「世界佛教徒大會」,正式通過大家的認可,因此教旗便以統一的形式在各個佛教國家飄揚。
因此我們常可在佛教的建築、古老文物上看見,有人在禮拜塔、佛足印、菩提樹、金剛座等,他們可都是在拜佛,是信仰上的吉祥行為。
|
|
石法輪/
泰國曼谷國家博物館典藏 |
佛教教旗
|
四、輕鬆自在學拜佛
(一)禮拜的意義:
拜佛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尊敬與感恩,並檢討自我、懺悔過去所造的業障,不但有助於人格的提升,也能讓人的身心安定、健康。
拜佛的動作,是心誠意敬的將雙手合掌,低頭彎腰,五體投地──兩肘兩膝以及額頭著地,完成頭面接觸佛足的最高敬禮,故又稱為頂禮。彎腰低頭表示謙虛,承認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當五體投地,接觸到大地時,則令人感動於大地孕育眾生,負載眾生,含容一切的精神。所以,能懷著感恩心,以飲水思源的心,感謝大地,感謝一切眾生。
而從拜佛的動作讓人聯想到:當人的內心充滿了禮敬、感恩與懺悔時,也有如稻穗一般,因成熟而下垂,而拜佛的意義,也就是如此了。
(二)拜佛動作1.2.3
1、肅立合掌,兩足呈外八字形,腳跟相距約二寸,腳尖距離約八寸,目光注視兩手中指尖
(圖一)。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狀,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圖二),右掌向下按於拜墊的中央
(或右膝前方),左掌仍舉著不動,兩膝隨即跪下(圖三)。跪下後,左掌隨著伸下,按在拜墊中央左方(或左膝前方)超過右手半掌處(圖四)。禮佛時,兩腳尖勿移動或翻轉。
3、右掌由拜墊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動半掌,與左掌齊,兩掌相距約六寸,額頭平貼於地面(圖五)
4、兩掌握虛拳(圖六之一),向上翻掌(圖六之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掌背平貼地面(圖六之三),此名為「頭面接足禮」。當頭著地時,係以「額頭」接觸地面,並非「頭頂」去著地。
5、起身時,兩手握拳、翻轉(圖七之一、二),手掌打開,掌心向下貼地(圖七之三),頭離地面或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央(或右膝前方)(圖八)。
6、左掌舉回胸前,右掌著地將身撐起(圖九),直腰起立,雙手合掌立直(圖十)。
四、輕鬆自在學拜佛
(三)禮拜時的體驗:
拜佛時,前額著地,背部保持平直,身體是柔軟的,甚至接觸的地面也是柔軟的、清涼的。拜下去之後用自己的心體驗自己的兩隻手掌,站起來之後,體驗雙手、雙腳的動作和感覺。感覺自己的體驗,體驗自己的感覺,感覺自己身體的覺受。
|
香、花、燈、塗、果,都是我虔敬的供養
|
(四)真心待佛──我的供養
去見最喜歡或尊敬的人,總會帶點東西送給歡喜的人。而對佛陀我應以什麼食物或物品來表示我的供養呢?
其實佛陀早已是福德圓滿的覺悟者,哪需要我們的供養禮拜?而禮佛的真正目的是,藉由對佛的尊敬作自我缺點的改進,透過禮拜和供養的助緣提昇自我,而佛教經典可以作為我們的指引,例如《法華經‧法師品》提到,可用花、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等十種作為供養之物品,便可參考之。
凡事貴在一心,如同《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記載,凡有誠心、歡喜供養佛者,必得安樂、獲大福德,並迅速成就佛道。只要發自真心,便是最珍貴的供養了。
五、慶祝佛誕何處去?
既然每年的四月八日「佛誕節」是佛教如此重要而有意義的節日,那麼,台灣有那些地方?提供哪些活動可以參加?「佛光山」於全球派下所屬各個道場,不只在佛誕節當日舉辦有浴佛法會、佛學講座、園遊會等親子可共同參與之多元活動,更於每天同步開設有佛學講座、禪淨共修、藝術、社教等度眾弘法課程及活動,提供現代大眾一個心靈加油站,歡迎前往共霑法益。
|
佛光山佛誕節法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