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1/1_146
|
佛光寺東大殿 山西五台 |
|
|
佛光寺文殊殿 山西五台 |
|
|
佛光寺配置圖 |
|
|
佛光寺立面圖 |
|
|
佛光寺文殊殿脊剎 |
|
|
佛光寺文殊殿內部 |
|
|
五台山佛光寺
wu tai shan fo guang si
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東北豆村鎮。始建於北魏孝文帝(471~499在位)時期。唐會昌五年(845)滅法時,除了祖師塔及幾座墓塔之外,其餘建築全毀;唐宣宗(846~859在位)繼位後復法,至大中十一年(857)由京都女弟子寧公遇布施重建。敦煌莫高窟第61窟的五代(907~960)壁畫五台山圖,清晰地描繪該寺,榜曰「大佛光之寺」。金天會十五年(1137)及其後歷代都曾整修,清(1644~1911)末逐漸衰微。一九三七年建築學家梁思成依據五台山圖對該寺深入調查,確定其建築年代與歷史、藝術價值。現存重要建築有北朝(386~581)建造的祖師塔、唐大中十一年建造的東大殿、金天會十五年建造的文殊殿。一九六一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依山而建,坐東朝西,沿中軸線,前為天王殿(山門),中是庭院,後為正殿東大殿,兩旁配殿有文殊殿、伽藍殿、萬善堂及廂房等。正、配殿前各有唐代(618~907)經幢一座。東大殿南側山坡上有祖師塔一座。寺後東山坡上和寺西北的山坳裡有唐、金(1115~1234)墓塔數座。 文殊殿坐北朝南,是五台山尚存的唯一一座金代建築,為單檐懸山頂,面闊七間,進深四間,脊剎為黃綠釉琉璃製品,元至正十一年(1351)燒製。雖是配殿,但規模與主殿相等,此建制在佛寺中極少見。殿內梁架為徹上明造,其建築結構最大特點是僅四根內柱,是遼(907~1125)、金建築中減柱造的典型。殿內供奉文殊菩薩,高4公尺,另有脇侍及供養菩薩,均為金塑;四周牆壁有明代(1368~1644)繪五百羅漢圖,現存二百四十八尊,是明代五百羅漢畫的代表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