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四 卷 別:石窟
頁 碼:5/1_194
巴米揚石窟西大佛龕頂西側壁菩薩坐像(毀壞前)
巴米揚石窟西大佛龕頂西側壁菩薩坐像(毀壞前)
約七世紀初
壁畫
阿富汗巴米揚
 
巴米揚石窟西大佛龕頂西側壁菩薩坐像(毀壞前)
巴米揚石窟西大佛龕頂西側壁菩薩坐像(毀壞前)
 
巴米揚石窟西大佛龕頂伎樂天(毀壞前)
巴米揚石窟西大佛龕頂伎樂天(毀壞前)
 
巴米揚石窟西大佛龕頂供養天女(毀壞前)
巴米揚石窟西大佛龕頂供養天女(毀壞前)
 

巴米揚石窟西大佛龕菩薩坐像
ba mi yang shi ku xi da fo kan pu sa zuo xiang

原位於巴米揚(Bamiyan)石窟西大佛龕龕頂中部,已毀。原以彌勒菩薩坐像為中心,大部分已剝落,無法辨識,四周有菩薩列像。
 彌勒像上方,殘存龍華樹片段;右下端有兩伎樂天合奏臥箜篌,描繪得極為精美;下方有二層菩薩坐像,各繪三菩薩,坐於梯形龕中;左右兩側各有一橫列菩薩坐像。菩薩坐於圓拱龕或梯形龕內,龕沿、椅背有渦形蔓草和六角形龜背紋,龜背紋為巴米揚獨特之紋飾。龕間以柱相隔,上有二供養天女。
 菩薩像交腳而坐,頭、胸、腰扭曲之間,顯現優美之體態。頭戴冠,耳、頸佩瓔珞裝飾,手戴腕釧,上身袒裸,下身著裙,帔帛由肩而下,配有銀杏葉式裝飾,為巴米揚菩薩裝飾之特色。
 菩薩坐像色彩豐富,藍底色,褐紅色輪廓線條,淡色形體,以渲染法呈現。背光和服飾染色細膩,衣褶分明暗陰陽,形象具立體感,呈現印度笈多樣式之影響。